[发明专利]光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0143.8 | 申请日: | 200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成濑晃和;荒木田孝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彭久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装置,该光学装置采用形成有层间配线的多层结构基板来安装电子部件和光学部件。
背景技术
过去,例如如JP-A-10-242505所示,光传输装置具有其中配线板和光学部件安装和密封在分开制备的封装上的主流结构。此外,采用表面发射或者接收元件的情况下,例如如JP-A-2003-195123记载了这样的结构,其中装载了要求高精度位置调整的光路转换部件。
发明内容
然而,在JP-A-10-242505的结构中,其构造难于增加部件数量和减少尺寸,这是因为它必须单独制造封装,并且封装上的安装工艺是必须的。此外,在JP-A-2003-195123的结构中,必须安装一些需要位置调整的光路转换部件,并且除了光学转换功能外难于给部件提供其它功能。
所希望的是使用在层间形成配线图案的多层结构基板,该基板提供有封装功能,从而提供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高功能、小和薄的光学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装置包括:多层结构基板,在该多层结构基板上堆叠多个绝缘层,并且在层之间形成配线图案;凹部,通过切除多层结构基板的一部分来暴露层之间的配线图案;光学元件,安装在凹部内与凹部暴露的配线图案电导通;以及光波导构件,形成用于光学元件的光路,并且沿着多层结构基板的表面引导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凹部通过切除多层结构基板的一部分形成,层之间的配线图案被暴露,并且在凹部内安装光学元件,因此,作为配线基板的多层结构基板也用作电子部件和光学部件的封装。
具体地讲,包括用于驱动光学元件的电路的电子部件安装在凹部内,并且电导通至由凹部暴露的配线图案。此外,光学元件的光路由光波导构件形成,光沿着多层结构基板的表面引导,从而进行光输出到外部以及来自外部的输入光的传输。
作为光学元件,不仅有直接连接到凹部内的配线图案的光学元件,也有经由支撑基板安装的光学元件。此外,该光学元件可以是从与安装表面相对的表面输出光的所谓的表面发射型光学元件,或者是具有多个光发射点的光学元件。
此外,对于光波导构件,可以连接到在外部和自身之间传输光的光纤或者可以连接到在外部和自身之间散射或会聚光的透镜构件。此外,凹槽可以形成在光波导构件中的光波导的一部分中,并且光纤可以连接到该凹槽。此外,倾斜加工面设置在光波导构件的一端,并且光学元件和构件之间的光路方向由倾斜加工面转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因为形成有层间配线图案的多层结构基板也用作封装,所以该光学装置可以制作得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高功能、小且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实施例中,以使用发光元件作为光学元件的情况为例,然而,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采用光接收元件的情况和采用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二者的情况。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截面图。就是说,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装置包括多层结构基板10、经由支撑基板21安装的光学元件20和光波导构件30。
多层结构基板10包括至少两个堆叠层(绝缘层)和形成在层之间的配线图案P。在多层结构基板10上,通过切除包括最上层的至少一层的一部分形成凹部10a,并且由具有凹部10a的部分和没有凹部10a的部分形成台阶结构。
支撑基板21安装在多层结构基板10的凹部10a内并电导通至由凹部10a暴露的配线图案P,并且发光元件20安装在支撑基板21上。作为发光元件20,例如采用从与安装表面相对的表面输出光的表面发光元件。
第一光传输路径可以转换输出光的光路,并且在沿着发光元件20上面的多层结构基板10的表面的方向传输光。作为第一光传输路径,采用用于光传输的包括光波导的光波导构件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0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