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反激式转换器输出电流的方法及其相关电源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0361.1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5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羊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技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7/5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反激式 转换器 输出 电流 方法 及其 相关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转换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初级侧调节的控制 器,其通过限制充电(charge)而不是限制电流来产生恒定输出电流。
背景技术
反激式转换器用作电池充电器和交流适配器,可向重负载提供恒定电流和 向轻负载(例如当电池充满电时)提供恒定电压。因此,称反激式转换器以恒 流模式和恒压模式工作。反激式转换器还可以各种开关循环模式工作。例如, 反激式转换器以断续导电模式(DCM)、临界导电模式(CRM)或连续导电模式(CCM) 工作。在断续导电模式中,在传递到次级电感器的所有能量均已释放之后、及 电流再次开始通过初级电感器斜坡上升之前,存在一时间间隙。
在恒流模式中,反激式转换器输出的电流理想地不应超过规定的电流限值, 尽管工作条件会发生变化并且制造过程并非总是一致。例如,恒流模式中的输 出电流不应超过预定的电流限值,尽管(i)电感器开关的基极-射极偏移电压 随温度发生变化,(ii)电流检测比较器的传播延迟和电感器开关的断开延迟, 或者(iii)转换器的变压器电感器的电感变化。
典型电感器类型的电感可变化±20%。考虑到传统电感器制造工艺如此低的 精度,初级电感器的电感LP的变化可致使输出电流显著偏离预定电流限值。
存在各种反激式转换器的现有设计,这些设计试图产生不超过规定电流限 值的输出电流。图1(现有技术)图解说明实例性的现有技术反激式转换器10, 其既产生恒定输出电流也产生恒定输出电压。反激式转换器10以断续导电模式 工作。反激式转换器10包括变压器11、晶体管T1 12、控制器集成电路(IC) 13、电流检测电阻器RCS 14和电流设定电阻器RISET 15。变压器11包括初级电 感器16、次级电感器17和辅助电感器18。晶体管T1 12充当初级电感器16的 开关。用于调节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反馈是通过变压器11从反射电压接收到。
图2是现有技术中控制器IC 13的更详细的示意图。控制器IC 13包括第 一比较器19、第二比较器20、或门21、RS锁存器22、振荡器23、驱动器24、 误差放大器25、补偿网络26和恒压源27。此外,控制器IC 13还包括电源引 脚(VDD)、接地引脚(GND)、电流设定引脚(ISET)、输出引脚(OUT)、电流检 测引脚(CS)和反馈引脚(FB)。
在工作中,振荡器23启动一用于设定RS锁存器22的导通脉冲。于是,RS 锁存器22在输出引线Q上输出数字高电平,并且驱动器24使晶体管T1 12导 通。当晶体管T1 12导通时,电流以由初级电感LP和输入电压VIN所限定的速率 通过初级电感器15斜坡上升。随着从晶体管T1 12的射极流出的电流增大,电 流检测电阻器RCS 14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升高。电流检测电阻器RCS 14两端的电 压在电流检测引脚CS上被接收到并由第二比较器20将其与电压电平VILIM相比 较。当电流检测电阻器RCS 14两端的电压达到电压电平VILIM时,第二比较器20 跳变,并且晶体管T1 12关断。晶体管T1 12保持关断,直到在电流通过初级电 感器15斜坡上升时存储在变压器中的全部能量被传递到反激式转换器10的次 级侧为止。此时,所有电感器两端的电压开始朝零下降,直到振荡器23输出下 一导通脉冲,此时晶体管T1 12导通并且开关循环将重复进行。
在恒流模式中,通过调节输出电流以使电流检测电阻器RCS 14两端的电压 等于预定电压电平VILIM来限制反激式转换器10的输出电流。然而,电压电平 VILIM通常是根据VILIM与输出电流IOUT之间的以下关系式进行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技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技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03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对CXCR3的人源化抗体
- 下一篇:燃料电池堆叠及燃料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