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单元和具备该驱动单元的光拾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0792.8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9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江川智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11B7/13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单元 具备 拾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弯曲位移(bending displacement)部的驱动单元、以 及具备该驱动单元的光拾取装置,该弯曲位移部的一端被固定,其另一端通过 电控制发生弯曲位移。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BD(Blu-ray Disc:采用蓝色激光技术的光盘)等光记录介质 进行光学信息的记录、重放的光记录重放装置中,设置有能够对激光束扫过光 记录介质的记录面时所发生的球面像差进行校正的光学头。关于上述现有技 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45068号公报;2003年2 月14日公开)中有揭示。
在使用上述光学头的球面像差校正技术中,其诸特征性结构的核心在于具 有能够沿光轴进行移动的中继透镜组。以下具体说明该中继透镜组的驱动。即, 该中继透镜组由透镜保持器所保持,上述透镜保持器与传送螺杆的旋转动作相 联动并沿着导引轨道进行驱动,其中,上述传送螺杆与步进马达相连接。
另外,关于此光学领域的驱动技术,在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 特开平4-69070号公报;1992年3月4日公开)中揭示了一种驱动单元。
专利文献2的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压电元件和驱动方向转换部的驱动单元, 该压电元件能够在镜筒的驱动方向(光轴方向)上进行伸缩,该驱动方向转换 部与该压电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图10是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揭示的驱动单元的 结构图。如图10所示,专利文献2的驱动单元具有压电元件301、棒状的驱动方 向转换部302、镜筒(被驱动体)304、透镜3011、CCD等摄像元件3012、以及 电路基板3013,该些部件被收纳于筐体306中。驱动方向转换部302的一端与压 电元件301相连接,镜筒(被驱动体)304与驱动方向转换部302摩擦卡合。另 外,镜筒304中嵌入有透镜3011,镜筒304的下方配置有摄像元件3012。摄像元 件3012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电路基板3013上。根据专利文献2,由于驱动方向 转换部302与镜筒(被驱动体)304摩擦卡合,所以,当与驱动方向转换部302 相连接的压电元件301沿着光轴方向进行伸缩时,驱动方向转换部302与镜筒 304之间便产生摩擦力,镜筒304借助于该摩擦力而沿着光轴方向进行驱动。
在图10所示的驱动单元中,由于压电元件301在箭头方向上伸缩,所以, 驱动方向转换部302沿光轴方向被驱动。其结果,与驱动方向转换部302摩擦卡 合的镜筒304沿着光轴方向进行驱动。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现有技术中,很难在维持高级别的中继透镜组 校正功能的同时实现装置的薄小化。其理由在于,若为了实现装置的薄小化而 缩短传送螺杆的长度时,便会导致上述中继透镜组的校正范围缩小。换而言之, 在现有技术中,中继透镜组的校正功能最终由传送螺杆的长度所限定,所以很 难实现光学头装置的薄小化。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现有技术中,压电元件301的伸缩方向与 镜筒304的驱动方向相一致,所以很难实现薄小化。此外,要实现小型化就必 须缩小由压电元件301以及驱动方向转换部302所构成的驱动单元。但若缩小压 电元件301,便会导致压电元件的位移量、推力的减小,驱动速度也会降低。 另外,若缩小驱动方向转换部302,便会导致驱动冲程的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薄小化 又能够实现长冲程驱动的驱动单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驱动单元具有用以驱动被驱动体的驱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机构具有:弯曲位移部,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电控 制发生弯曲位移;驱动方向转换部,将上述弯曲位移部的弯曲位移的方向转换 成驱动上述被驱动体的驱动方向,该驱动方向与上述弯曲位移的方向正交;接 触部,与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摩擦卡合以驱动上述被驱动体;预压部,被安装 在上述被驱动体上,用于朝上述驱动方向转换部预压上述接触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0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液压机械分组转向系统
- 下一篇:光波导路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