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湿润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1012.1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8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俊;苏国彰;陈承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6/02 | 分类号: | G02B2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润 显示器 | ||
1.一种电湿润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湿润显示器包括:
彼此相向设置的一第一透明基板及一第二透明基板;
多个隔墙,形成于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透明基板间以将所述电湿润显示器区隔为多个像素单元;
一第一液体,其具有极性且设置于各所述像素单元;
一第二液体,设置于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第二液体不具极性且不透光,且与所述第一液体不互溶;及
一光学色转换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及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其中之一上,所述光学色转换层至少包括将入射至所述电湿润显示器的一短波长光转换为红光的一第一区域、将所述短波长光转换为绿光的一第二区域、及容许所述短波长光直接通过或将所述短波长光转换为蓝光的一第三区域,且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分别对应一像素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湿润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波长光为蓝光且所述第三区域容许所述蓝光直接通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湿润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包括CaS:Eu3+或Y2O2S:Eu3+萤光材料,且第二区域包括YBO3:Ce3+、YBO3:Tb3+或SrGa2O4:Eu2+萤光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湿润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波长光为紫外光,且所述第三区域将所述紫外光转换为蓝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湿润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包括Y3Al5O12:Eu3+或Y2O3:Eu3+萤光材料,第二区域包括Y3Al5O12:Tb3+或ZnSiO4:Mn萤光材料,且第三区域包括CaWO4:Pb或Y2SiO5:Ce萤光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湿润显示器,更包括一亲油性介电层形成于所述隔墙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并接触所述第二液体,且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为水溶液且所述第二液体为黑色油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湿润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色转换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其面向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其面向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内侧、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其背向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外侧、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其背向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湿润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湿润显示器更包括:
一第一透明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
一第二透明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
一电压源,电连接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及
一保护层,形成于所述光学色转换层上。
9.一种电湿润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湿润显示器包括:
彼此相向设置的一第一透明基板及一第二透明基板;
一光学色转换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用以将入射至所述电湿润显示器的一短波长光转换为绿光及红光;
多个隔墙,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以将所述电湿润显示器区隔为多个像素单元;
多个薄膜晶体管,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且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薄膜晶体管;
一第一液体,其具有极性且设置于各所述像素单元;及
一第二液体,设置于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第二液体不具极性且不透光,且与所述第一液体不互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湿润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湿润显示器更包括:
一平坦化层,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且覆盖所述这些薄膜晶体管;及
一亲油性介电层,形成于所述平坦化层上。
11.一种电湿润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湿润显示器包括:
彼此相向设置的一第一透明基板及一第二透明基板;
多个隔墙,形成于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透明基板间以将所述电湿润显示器区隔为多个像素单元;
一第一液体,其具有极性且设置于各所述像素单元;
一第二液体,设置于各所述像素单元,所述第二液体不具极性且不透光,且与所述第一液体不互溶;
一光学色转换层,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用以将经由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入射至所述电湿润显示器的一短波长光转换为红光及绿光;及
一反射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其背向所述光学色转换层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10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改进的埋入式空隙的翻新轮胎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