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韧的聚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1182.X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7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房琳;焦华;应磊;L·S·安克罗姆;E·A·弗莱克斯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23/08;C08K5/09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朱黎明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苯二 甲酸 丙二醇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韧的聚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具有优良的韧性和表面光泽度。
背景技术
聚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树脂具有优良的表面光泽度,因此非常适合制造例如玩具、化妆品包装和运动装置等用途。但是,聚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一个缺点是太脆,它具有低的缺口耐冲击性。
现有技术已经提出过多种对聚酯树脂进行增韧的方法。例如,CN1399663A公开了一种热塑性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其中添加了冲击改性组合物,以得到改善的抗冲击性能,包括在低温下的弹性。该发明专利文献是基于这样的发现完成的,即通过同时添加三种改性剂可以改善热塑性聚酯的抗冲击性能,这三种改性剂是:
(a)壳型共聚物;
(b)乙烯共聚物,它选自乙烯-不饱和环氧化合物共聚物、乙烯-不饱和羧酸酐共聚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以及
(c)一种共聚物,它选自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任选被中和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该现有技术文献CN1399663A提到其抗冲击改性不会导致流动性下降,甚至于会提高流动性。
另外,根据该现有技术CN1399663A的实验数据,该现有技术的发明目的是提高低温(例如0℃以下的温度)抗冲击性能,同时保持合适的熔体流动速率。但是,该对比文献未提到其聚合物组合物的加工性能(见其表1的试验结果)。虽然对于某些低温(例如使用环境为-40℃)用途的聚合物材料其低温抗冲击性能是重要的,但是对于不需要承受低温环境的聚合物组合物(例如用于玩具、化妆品包装用途的聚合物组合物)而言,从加工效率和成本的角度看,在保持适当的抗冲击强度的情况下,加工性能更为重要。
美国专利4,753,980提出一种增韧的热塑性聚酯组合物,它包括聚酯基质树脂、分散在整个聚酯基质中形成离散相或离散颗粒的乙烯共聚物增韧剂和任选的结晶促进剂。所述结晶促进剂可来自具有7-54个碳原子的烃酸或带有至少一个羧基的有机聚合物以及能与上述酸或聚合物的羧基发生反应的钠或钾离子源。
虽然上述热塑性聚酯组合物可具有良好的韧性,例如,其实施例1证实聚合物制品根据ASTM D 256-56在23℃测定的切口冲击强度为20.1ft-lbs/in,而不加冲击改性剂的聚合物制品的切口冲击强度仅为0.5-0.6ft-lbs/in,但是无论在抗冲击强度还是加工性能方面,它还具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韧性的热塑性聚酯组合物,与现有的热塑性聚酯组合物相比,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强度,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因此,本文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热塑性聚酯组合物,它包括:
(a)54-98重量%聚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合物;
(b)1-45重量%冲击改性剂,所述冲击改性剂是具有通式E/X/Y的乙烯共聚物,其中:
E是占共聚物总重量40-90重量%,较好占50-83重量%,更好占60-77重量%的来自乙烯的单体单元;
X是占共聚物总重量9-55重量%,较好占15-40重量%,更好占20-35重量%的来自具有下列通式单体的片段:
其中,R1是具有2-8个碳原子,较好4-6个碳原子的烷基;
R2是H、CH3或者C2H5,较好是H或者CH3,更好是H;
Y是占共聚物总重量0.5-40重量%,较好占2.0-10重量%,更好占3-8的单体单元,它来自选自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单体;和
(c)0.01-3.0重量%阳离子催化剂,所述阳离子选自Mg2+、Ca2+、Al3+、Cd2+、Co2+、Cu2+、Fe2+、In3+、Mn2+、Nd3+、Sb3+、Sn2+、Ag+、Zn2+和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涉及一种具有增强韧性的热塑性聚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聚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I.内穆尔杜邦公司,未经E.I.内穆尔杜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11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