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块岩的降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1390.X | 申请日: | 200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傅克文;王维民;孙景山;孙立田;郭文平;刘一鸣;杨腾驹;于思海;沈立新;宋瑞峰;周长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01 | 分类号: | C01B2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 畅 |
地址: | 10001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块岩 方法 | ||
1.一种磷块岩的降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P2O5的品位为28~30%、MgO的品位为1.8~3.5%的磷块岩与水、硫酸氢镁、硫酸、磷酸和脂肪酸钠混匀后进行反应,磷酸氢根离子置换掉白云石中的碳酸根离子,镁离子与所述脂肪酸钠中的脂肪酸根离子结合,并与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泡沫,白云石附着在泡沫中溢出,完成所述磷块岩的降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钠为碳原子数为12-18的脂肪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每吨所述磷块岩为基准,水、硫酸氢镁、硫酸、磷酸和脂肪酸钠的用量分别如下所示:
水:3.7-4.5m3;
硫酸氢镁:0.07-0.50kg;
硫酸:46-60kg;
磷酸:0.8-2.5kg;
脂肪酸钠:0.4-0.7k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每吨所述磷块岩为基准,水、硫酸氢镁、硫酸、磷酸和脂肪酸钠的用量分别如下所示:
水:4m3;
硫酸氢镁:0.1kg;
硫酸:50kg;
磷酸:1.0kg;
脂肪酸钠:0.5k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之前,调节由磷块岩与水、硫酸氢镁、硫酸、磷酸和脂肪酸钠组成的反应体系的pH值至4.8-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块岩与水、硫酸氢镁、硫酸、磷酸和脂肪酸钠混匀后进行反应的时间为8-1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块岩与水、硫酸氢镁、硫酸、磷酸和脂肪酸钠混匀的步骤中,先将所述磷块岩与水混匀,再加入硫酸氢镁、硫酸、磷酸和脂肪酸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装置为吸浆式矿物浮选机;
所述浮选机,包括腔体和位于所述腔体中心的主轴和支撑所述主轴并与所述主轴同心安装的轴承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轴同轴安装且由叶轮盖板、位于所述叶轮盖板之下的上部吸浆叶片、位于所述上部吸浆叶片之下的基板和位于基板之下的下部搅拌分散叶片组成的转子叶轮、位于所述转子叶轮外围且与所述主轴同心安装固定于槽体的定子、与所述转子叶轮的基板相连并与所述主轴同轴安装的空气分配器、与所述腔体相连并延伸至所述腔体外部的吸浆管道和位于所述空气分配器内部的逆止阀浮球;所述空气分配器为表面开孔的筒型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叶轮中的基板上表面为基准,所述叶轮中,上部吸浆叶片与所述转子叶轮中的基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90-100mm;所述上部吸浆叶片的直径为96-105mm;
所述下部搅拌分散叶片与所述转子叶轮中的基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40-45mm;所述下部搅拌分散叶片的直径为96-105mm;
所述定子的定位基圆直径为1400-1600mm;
所述逆止阀浮球的密度为0.9-1.0克/立方厘米的实心聚氨酯球;
所述空气分配器的开孔率为45%-50%;
所述吸浆管道的直径为300-400mm;
构成所述转子叶轮、定子和空气分配器的材料为耐磨衬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叶轮中的基板上表面为基准,所述叶轮中,上部吸浆叶片与所述转子叶轮中的基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所述上部吸浆叶片的直径为96-105mm;
所述下部搅拌分散叶片与所述转子叶轮中的基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40mm;所述下部搅拌分散叶片的直径为96-105mm;
所述定子的定位基圆直径为1600mm;
所述逆止阀浮球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的实心聚氨酯球;
所述空气分配器的开孔率为50%;
所述吸浆管道的直径为350mm;
构成所述转子叶轮、定子和空气分配器的材料为耐磨衬胶。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为空心轴;
所述浮选机还包括外充汽装置;所述外充汽装置由空气鼓风机和连接管道组成;所述外充汽装置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主轴顶端的开口和所述腔体的开口与所述浮选机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139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式温湿度计的机芯
- 下一篇:螺旋环管钉头管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