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键盘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1848.1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0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赞昇;张圣国;彭学致;蔡杰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23;G06F1/16;G06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键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键盘的电子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双键盘且键盘可以滑移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装置例如手机(cell phone)、计算器(calculator)、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computer)、手提电脑(notebook),越来越普及化。具有显示屏幕的键盘装置是最重要的输入装置之一。现有技术中,安装于电子装置上的键盘装置其配置大都是固定不动的,使用者无法依需求改变按键装置的配置,因此,必须适应每种键盘装置所固定的按键配置,使用者无法通过滑移来将键盘装置调整到最佳操作位置。
再者,一般的已有键盘装置在使用者操作模式下,是以单一键盘装置所容纳的少数按键作为主要的输入工具,近年来,厂商为吸引不同的年龄层或族群使用,也都尽全力满足消费者,因此,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市场的需求之下,多媒体(如游戏、影像、影片、音乐、数字电视、数字助理PDA等等)已整合于电子装置上,倘若操作上仅仅靠单一键盘装置所容纳的少数按键,则无法提供良好的输入模式满足大众需求。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能够兼顾解决之,本发明人基于多年从事研究开发与诸多实务的经验,提出一种双键盘电子装置,以作为改善上述缺点的实现方式与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键盘电子装置,利用键盘单元的滑移部移动于容置槽的导引部,用以解决键盘单元无法通过滑移来调整键盘位置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键盘电子装置,当双键盘开启后,利用两键盘所容纳的按键提供更多的输入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依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双键盘电子装置,包含本体、第一键盘单元、滑移部及第二键盘单元。本体具有显示单元及容置槽,容置槽位于显示单元之一侧并具有导引部。第一键盘单元位于容置槽并具有第一滑移部,第一滑移部对应于导引部滑移。
第二键盘单元铰接于第一键盘单元且第二键盘单元可选择性地在闭合第一键盘单元与离开第一键盘单元的这两个位置之间转动,用以利用两键盘所容纳的按键提供更多的输入功能。
承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双键盘电子装置,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点:
(1)此双键盘电子装置,其第一、第二键盘单元的第一、第二滑移部滑移于容置槽的导引部,藉此可提高使用者操作键盘的便利性。
(2)此双键盘电子装置,在折叠的双键盘开启后,利用第一键盘单元及第二键盘单元上的按键,可提供更多的输入功能,使大众的需求得到满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键盘电子装置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键盘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容置槽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容置槽B-B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键盘电子装置的第一动作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双键盘电子装置的第二动作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双键盘电子装置的第三动作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双键盘电子装置的第三动作状态容置槽C-C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双键盘电子装置的第四动作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双键盘电子装置的第四动作状态容置槽D-D剖面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1:双键盘电子装置
2:本体
21:显示单元
211:显示单元的中心线
22:容置槽
221:导引部
222:开口
2221:第一缺口
2222:第二缺口
3:第一键盘单元
31:第一滑移部
32:通孔
321:钩槽
33:第一枢孔
34:第一按键
35:框体
36:底盖
37:凸块
4:第二键盘单元
41:第二滑移部
42:第二按键
43:第二枢孔
5:弹性片
51:钩部
52:凸起部
6:第一位置
7:第二位置
8:连接件
81:第一枢轴
82:第二枢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18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