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听力保健耳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62082.9 申请日: 2009-08-11
公开(公告)号: CN101998197A 公开(公告)日: 2011-03-30
发明(设计)人: 凌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 凌子龙
主分类号: H04R1/10 分类号: H04R1/10;A61N1/44;A61N5/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195 北京市海淀***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听力 保健 耳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疗保健领域,更具体说是针对长时间使用耳机引起听力损伤的人员,利用托玛琳的放射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特性,在使用耳机的同时进行听力理疗保健的听力理疗保健耳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多媒体的发展,人们使用耳机娱乐、工作日益增多,耳机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也在日益增多,长期使用耳机的人由于听疲劳和声音过大引起的各种听力损伤和耳鸣、头晕等劳动损伤,严重者导致重听甚至失聪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听力医学专家都在呼吁健康用耳,听力一旦受到损伤很难康复,最好的方式便是避免损伤。

目前尚无任何针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理疗设备或措施。

托玛琳(电气石)化学成分复杂,是以含硼为特征的铝、钠、铁、镁、锂的环状结构硅酸盐矿物。一般产于花岗伟晶岩型及高温气成热液型矿床中,是一种典型高温气成矿物之一。电气石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当时被视为与钻石、红宝石一样珍贵的宝石。人们注意到这种宝石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故得名电气石。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边使用耳机工作、娱乐边对耳部进行理疗的听力保健耳机,经过研究表明,听力受到损伤主要是由于用耳疲劳导致的听神经紧张造成,而人的听觉是依靠听神经中大量的毛细血管在收到振动时引用的血压变化来实现的,当人听觉疲劳时这些毛细血管处于缺血状态,所以人会暂时性的出现听力下降的现象,长时间的这种缺血状态会导致部分毛细血管萎缩,造成听力的永久损伤,所以使用正确的方法来促进听神经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是避免听神经受到损伤的有效手段,而医学已经证实远红外线就是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

天然的矿物托玛琳(又名:电气石)恰恰能自然辐射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同时托玛琳还释放大量的负离子,负离子能够有效缓解和预防长时间佩戴耳机的耳部皮肤的过敏、炎症等不适。

本发明的听力保健耳机,由包括壳体1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喇叭2、连接线5以及至少一个托玛琳制品4,如图1所示。

介于为了更好的利用托玛琳,目前已经将托玛琳制作成橡胶、合金、布料、陶瓷、电子器件等,这些制品基本上都会与托玛琳粉合成价格而得,所以本发明所指的托玛琳制品4可以是上述托玛琳制品的任何一种。

为了更好的使本发明的听力保健耳机发挥理疗作用,本发明还包含一个电加热部件,用电加热部件给玛琳制品4加热,让电加热部件和托玛琳制品4保持良好的连接。据研究表明托玛琳的温度每上升10摄氏度,辐射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就增加一倍,为了保证耳机佩戴的安全使用,给托玛琳制品4加热的电加热部件可以增加温度控制部件或者经过计算和实验把加热量控制在只能使托玛琳制品上升不超过50度的程度。

为了帮助听力保健耳机固定在头上免于手持,所述壳体1上还连接有弹簧头弓3,弹簧头弓可以插进壳体1一部分,这样就可以调节耳机佩戴的大小,方便适合各种大小的头。

本发明的听力保健耳机还结合中医理论,设置的托玛琳制品4的位置中至少有一个靠近处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的凹陷处)或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颔关节突后缘凹陷处)这两个学位是最能刺激听神经血液循环的。

本发明的听力保健耳机的连接线5主要由喇叭信号线、麦克信号线和给托玛琳制品4加热的电源线组成,设计为多芯线,在连接线4上连接有耳机音频插头,通常为3.5毫米音频插头,电源线选用USB电源即可,所以有电源线时还应该增加一个USB插头。

本发明的听力保健耳机还提出了一种通过光刺激托玛琳制品上使其增强辐射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效果的方法,这时听力保健耳机上就增加了电发光部件,包括各种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发光管,这些电发光部件只要固定在可以照射到托玛琳制品4的位置即可,当然如果与托玛琳制品接触其发光时产生的热量也会被托玛琳制品4吸收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图;

上述图中:1:壳体,2:喇叭,3:弹簧头弓,4:电气石制品,5:连接线,6:接头(示意USB接头或者音频插头),7:麦克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听力保健耳机,下面结合实施例作更详尽的说明。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子龙,未经凌子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0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