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盒式设备及其滑道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2108.X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0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波;张敏;王剑伟;许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盒式 设备 及其 滑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盒式设备及其滑道。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盒式设备的散热技术中,与风冷强迫散热方式相比,自然散热方式由于具有减少运营商的风扇维护成本、能够适应多灰尘高潮湿的环境、实现无噪音运行等优势,因而具有普遍的应用。盒式设备常用的低成本散热方式为,在盒式设备的壳体上开设散热孔,通过散热孔能够实现自然对流通风,从而使盒式设备内部的发热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
对于1U(1U为44.5毫米)的盒式设备而言,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散热孔,采用自然散热技术对其内部的发热器件进行散热。
现有的一种散热结构,如图1所示,为“1U2板”式,单板32不仅能够通过散热孔33进行散热,而且单板32上的发热器件34的热量还能够通过导热材料35传递到散热器36上,从而通过散热器36进行散热。其热传导路径为“发热器件34——导热材料35——散热器36——锁紧装置37——滑道38——空气”。其中,散热器36通过锁紧装置37锁紧在滑道38上。在需要插拔单板32时,松开锁紧装置37以放开散热器36,从而避免散热器36对单板32插拔造成妨碍,单板32插拔完成后,再通过锁紧装置37锁紧散热器36。
在实现上述散热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散热结构虽然通过所述锁紧装置实现了单板的全插拔,但是所述锁紧装置的结构设计和锁紧力设计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其热传导路径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盒式设备,能够降低成本、简化热传导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一种盒式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散热孔;
滑道,所述滑道固设于所述壳体内表面,所述滑道包括滑道基体,沿所述滑道基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用于支撑可插拔单板的滑槽,在所述滑道基体上与所述滑槽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散热翅片组,平行于所述滑槽设有与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固定单板的发热器件位置对应的散热基板;
所述散热基板用于将所述固定单板的发热器件发出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组通过所述散热孔将热量散发到所述壳体外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滑道,包括滑道基体,沿所述滑道基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用于支撑可插拔单板的滑槽,在所述滑道基体上与所述滑槽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散热翅片组平行于所述滑槽设有散热基板,所述散热基板用于将固定单板的发热器件发出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盒式设备和滑道,一方面由于在所述滑道基体上设有滑槽,通过所述滑槽可以实现可插拔单板的插拔,而且在所述滑道基体上与所述滑槽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散热翅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因此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组进行散热时,其热传导路径为“发热器件——散热基板——第一散热翅片组——空气”,该热传导路径简单,接触热阻小,因而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散热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盒式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隐藏壳体后的盒式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滑道一个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滑道另一个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盒式设备散热结构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盒式设备及其滑道,能够使单板插拔方便、热传导路径简单。
所述盒式设备,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有散热孔;滑道,所述滑道连接在所述壳体内表面上,所述滑道包括滑道基体,沿所述滑道基体的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用于支撑可插拔单板,平行于所述滑槽设有散热基板,在所述滑道基体上与所述滑槽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散热翅片组;固定单板,所述固定单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单板上设有发热器件,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散热基板的位置相适应;所述发热器件发出的热量经过所述散热基板传递到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组通过所述散热孔将热量散发到所述壳体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跨越无线网络的动态漫游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机壳与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