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房空调节能改造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2172.8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0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普瑞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刚;彭晓云 |
地址: | 100140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 空调 节能 改造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领域,尤其涉及机房空调节能改造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节能技术在机房领域的深入应用,如何在统一标准下对各种节能 技术的节能率(量)进行测试成为各节能技术应用单位最关心的问题。
空调作为一个复杂的多元非线性系统,影响节能率测量的因素有很多。因 此在空调上应用节能技术改造后如何对其节能率(量)进行测量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同时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节约能源,现在许多的空调在进行改造,但还没有对改造前后的空调 进行测试的解决方案。
概述: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与空调能耗相关的因素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因素很多;第二,因素的成因大多比较复杂,彼此有相关性;第三,在 实际工况中大多因素难以单独测量和控制;第四,空调与环境之间构成一个多 元非线性系统。下面我们将这些因素分类说明。
a)室内热负荷(不易控制,不易监测)
i.显热负荷:温度升高带来的负荷,根据其权重依次包括:
1.设备发热:包括电源,交换机,IDC设备等,照明等。
2.墙面辐射:墙体导热系数,有无山墙,窗户,以及面积大小都对此因 素有较大影响。
3.新风负荷:通过门窗和其它通道进入的新风带来的热量。
4.人员发热:工作人员的热量。
ii. 热负荷:湿度升高带来的负荷,主要包括:
1.新风负荷:新风带来的湿润或干燥的空气。
b)环境温度与湿度(不易控制,容易监测)
i.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冷凝效率。
ii.环境湿度:通过对空气比热容的改变,影响冷凝效率。
iii.降雨:雨水直接冲刷在冷凝器上,将大大提高冷凝效率。
c)空调自身的因素(容易控制,容易监测)
i.设计能效比:一般来说精密空调的设计能效比要高于舒适性空调。
ii.制冷剂充注量:过多或过少的充注量都会导致能效比下降。
iii.膨胀阀和毛细管:膨胀阀的开度可调,但原厂设置一般为原工况下的 最佳设置,但加装节能设备后可能要做适度调整;毛细管不可调节。
iv.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清洁度:清洁度越好,冷凝和蒸发效率越高。
d)空调控制温度,湿度与精度的设置(容易控制,容易监测)
i.温度设置:室内温度设置对能耗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ii.温度控制精度设置:根据我们的实验结论,在控制中心点不变的前提 下,控制幅差越小(即精度越高),越节约能量。
iii.湿度设置:除湿和加湿的能耗也是不可忽略的。
e)室内的气流组织(容易控制,容易监测)
i.精密空调一般的送风方式:上送风或下送风,风道比较固定,气流组 织不易改变。
ii.舒适型空调的送风方式:如果调节出风叶片的角度,就可以很大程度 上改变气流组织。
iii.空调群的布置:比较固定,不易改变。
f)供电电压波动(不易控制,容易监测)
在很多地区其波动范围可达10%,这是在能耗测量时必须考虑和监测的因 素。
为了节约能源,现在许多的空调在进行改造,但还没有对改造前后的空调 进行测试以评价改造方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机房空调节能改造测试装置及方法,其 目的在于,测算改造后空调的节电量(率)。
本发明提供了机房空调节能改造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1,统计第一组空调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耗电量以及第二组空调在第 二时间段内的第二耗电量;其中第一组空调中空调的型号和第二组空调中空调 的型号相同,并且第一组空调与第二组空调不同时处于工作状态,以及第一组 空调或第二组空调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够满足制冷需求;
步骤2,对第一组空调进行节能改造;
步骤3,统计改造后的第一组空调在第三时间段内的第三耗电量以及第二组 空调在第四时间段内的第四耗电量;其中第一组空调与第二组空调不同时处于 工作状态,以及第二组空调或改造后的第一组空调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够满足制 冷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普瑞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普瑞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1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收割收获机
- 下一篇:一种圆柱形锂离子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