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沼气生物脱硫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2259.5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2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旭源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沼气 生物 脱硫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沼气生物脱硫技术。
背景技术
沼气是生物质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沼气中由于含有H2S,在湿热条件下,对金属管道、储气柜和用气设备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而且在沼气燃烧时,H2S还会转化为SO2和SO3,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还会腐蚀设备,所以沼气在使用前需要去除其中含有的H2S。
目前的沼气脱硫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有干法脱硫:在干式脱硫塔中,通过脱硫剂氧化铁等与H2S的反应去除沼气中的H2S。但脱硫剂在反复使用后会失效,产生的废料会造成二次污染。
(2)湿法脱硫:在湿式洗涤塔中,通过碱性液体吸收沼气中的H2S。其第一步采用pH为12.5的NaOH溶液洗涤沼气,H2S的去除率为80%。第二步采用pH为9.5的NaClO和NaOH溶液洗涤,经过二步处理后的H2S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这种方法碱液在循环过程中很快结晶,堵塞水泵、管道等。
(3)生物脱硫:是利用脱硫细菌例如光合硫细菌、硫杆菌、无色硫细菌等将H2S转化,可以有两种反应式,为:
H2S+O2→H2SO4
H2S+O2→S+H2O
生物脱硫每立方米沼气处理成本低于0.1元,远低于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
目前的生物脱硫,大部分是用污泥经过充分曝气后,培养驯化得到的含脱硫细菌的溶液作为吸收液,在吸收塔内与沼气接触进行反应。虽然理论上来说,通过控制参与反应的氧含量可以控制反应是有利于生成H2SO4还是生成单质S,但是由于反应的复杂性,如何对反应进行有效控制使其生成单质S还未见公开。通常,由于吸收液要经过曝气使其中溶解氧以作为除H2S的氧化剂,一般是充分曝气使氧饱和,这样曝气容易控制。吸收液一般为中性或酸性,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775344A,吸收液初始pH值为8.0,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降为2.5-3.0,这种生物脱硫技术是将H2S转化为H2SO4。通常经过酸性生物脱硫后,还不能达到沼气脱硫所要求的脱除效果,还要进一步经过干法脱硫,工艺复杂。另生成的pH为2.5-3.0的酸性吸收液对设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脱硫设备的耐腐蚀性要求较高,还需要经常换吸收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沼气生物脱硫工艺,这种工艺通过对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的控制,将H2S转化为单质S,然后经过沉降分离,除硫效率高,且吸收液采用弱碱性,对装置腐蚀性要比目前的酸性生物脱硫小的多。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沼气生物脱硫工艺,是以pH值为7.5-8.0的含生物脱硫细菌的吸收液先与沼气接触进行反应,然后反应液再经过曝气使其溶解氧量维持在0.50-1.25mg/L,使吸收液中的硫元素转化为单质硫,经过沉降分离单质硫后的溶解氧量维持在0.50-1.25mg/L的吸收液循环使用。
所述的沼气与吸收液先在吸收塔内接触进行反应,所述的曝气过程是在一个独立的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使生物脱硫分反是反两个过程进行:
吸收塔中主要发生化学反应:
生物反应器中主要发生生化反应:
这样使得单质硫主要是在生物反应器内形成,可以通过沉降分离出去,避免堵塞吸收塔内填料。
在所述吸收塔内的沼气与吸收液的气液体积比可以控制5-20∶1。
所述的吸收液的温度比较理想的是控制在20-35℃范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控制溶解氧含量在0.50-1.25mg/L,并且吸收液采用7.5-8.0的弱碱性,使反应生成单质硫,反应过程不需要再加碱吸收液即可维持在弱碱性环境,对设备基本没有什么腐蚀。
2、硫化氢脱除率高,通过对吸收液pH值和溶解氧的控制,使经过处理后的沼气中的H2S可以达到150ppm以下,不需要再进一步地用干法或湿法脱硫,简化了脱硫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旭源,未经李旭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2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探测器热绝缘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流体的灭菌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