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透镜板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2288.1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8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昱钦;黄博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板,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透镜板。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碳的风潮日益增加,因此许多电气设备也开始朝着高效率、低耗能的目标改进。尤其是对照明用的各类灯具,从过去所使用的钨丝灯泡、日光灯,发展到现在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由于LED具有体积小、高亮度、长使用时限及低耗电等特性,所以变成新一代的照明用具。举例来说,台湾的红绿灯均已改用LED灯具。由于LED灯组中具有许多颗LED,所以当其中的某几颗LED毁损时,红绿灯仍可以达到警示的目的。
LED灯除了应用在上述的红绿灯中,LED灯另外最常被使用地方就是在路灯。在路灯应用方面,LED灯需要满足高亮度、低耗电与特定照明范围(亦称为光形)等要求。在特定照明范围这一项,各地方政府对于路灯所产生的照明光形都有不同的规定。此处所称的光形指的是从灯具投射出来照射在路面后所形成的照射范围。
LED灯具,为能满足特定光形的要求,通常有几种做法,其一是在LED灯具前装设一片透镜板,以将所有LED所发出的光线折射至预定位置。其二是适当排列LED,使其能具有所要求的光形。此二种做法,在满足不同光形要求时,均必须特地为该光形要求单独设计至少一套模具,以制作该光形所需的透镜。所以,若厂商欲竞标多个不同路段的路灯时,即需设计多套模具,其成本也相对提高,并不经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透镜板,适于发光二极管灯具。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范例,复合透镜适于发光二极管灯具。灯具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该透镜板包含基板、以及多个屈光组件。屈光组件配置于基板并以一对一关系对应发光二极管。屈光组件导引所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每一屈光组件具有一屈光特性。该些屈光组件依其屈光特性被区分为至少二种透镜。同一该种透镜的该些屈光组件的该屈光特性实质上相同。同一该种透镜的该些屈光组件的该屈光特性实质上相异于另一该种透镜的该些屈光组件的该屈光特性。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范例,该些屈光组件依其屈光特性被区分为三种透镜。该些透镜分别为第一种透镜、第二种透镜及第三种透镜,该第一种、第二种及第三种透镜的该屈光特性相异。
前述第一种透镜的该些屈光组件的该长轴屈光角度为135度至175度之间,而该第一种透镜的该些屈光组件的该短轴屈光角度为75度~105度。第二种透镜的该些屈光组件的该长轴屈光角度为105度至135度之间,而该第一种透镜的该些屈光组件的该短轴屈光角度为50度~75度。第三种透镜的该些屈光组件的该长轴屈光角度为75度至105度之间,而该第三种透镜的该些屈光组件的该短轴屈光角度为30度~50度。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借由上述各种的屈光组件的组合及配置关系,使得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复合透镜板来形成不同型态的光形(Luminaries Distributions)。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范例的复合透镜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在2-2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透镜的屈光组件的表面示意图;
图3B为应用本发明一实施范例于一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一种透镜的屈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应用本发明一实施范例于一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范例的屈光特性示意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范例的屈光组件的配置方式示意图;
图8A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范例的透镜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B为图8A在8B-8B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A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范例的透镜板的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9B为图9A的剖面示意图;
图10A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范例所产生的第一种光形示意图;
图10B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范例所产生的第二种光形示意图;
图10C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范例所产生的第三种光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20 复合透镜板
30 基板
40a,40b,42a,42b,44a,44b 屈光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2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服务报告
- 下一篇:配接1/2”同轴泄漏电缆的N型插孔接触件射频同轴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