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英寸特大功率可控硅元件用陶瓷外壳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2411.X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5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卿;朱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天宇精密陶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06 | 分类号: | H01L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铁惠 |
地址: | 21419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英寸 特大 功率 可控硅 元件 陶瓷 外壳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的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六英寸特大功率可控硅元件用陶瓷外壳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压注成型工艺,其特点是能解决结构复杂的陶瓷一次成型,但热压注成型的缺点是,只能生产规格较小的陶瓷坯体,用此方法生产大件产品难度很大,目前国内可控硅陶瓷外壳的最高水平是5英寸。伴随着晶闸管向大直径、高功率发展,陶瓷外壳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直径从最初的半英寸发展到现在的6英寸,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厂家也逐步走向专业化。国际上目前晶闸管的最高生产水平是6英寸、8500V/4000A,国外生产采用等静压成型方法先加工简单的环形坯体,再利用精密机床加工成所需的形状。该方法设备投入大,工艺繁琐,制作成本高。而传统的热压注成型工艺工作效率低且其产品容易产生裂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工作效率高、产品裂变小的六英寸特大功率可控硅元件用陶瓷外壳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制造六英寸特大功率可控硅元件用陶瓷外壳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原料制备;b)成型;c)排蜡;d)烧结;e)施釉;
所述步骤a)中,在球磨前,加植物油酸为粉料重量的0.3%,进行球磨,时间为12小时;球磨开始后2小时,加植物油酸0.3%;球磨开始后4小时,再加植物油酸0.2%;
所述步骤b)中,料浆温度为70-75℃,压力为0.6-0.8MPa,保压时间8-10秒;使用气缸压紧模具,模具型腔厚度为15mm以上;
所述步骤c)中,加热控制系统使用可控硅配套程控智能表进行控制;
所述步骤d)中,烧结温度为1700℃,时间为30小时;
所述步骤e)中,先在瓷件裙筋间不易喷到的地方涂釉,再在其表面喷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减少了球磨时间,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便于后序的排蜡稳定;作为活化剂的植物油酸,分期施加,更容易被粉料吸收,保证了料浆的流动性,便于成型大件产品;提高了料浆成型的温度与压力,增加了模具的厚度,以保证足够的吸热量,能使注入的料浆充分凝固并便于脱模时足够冷却而不变形;减低烧结温度但加长时间,降低了烧结收缩时产生的裂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制造六英寸特大功率可控硅元件用陶瓷外壳的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原料制备;b)成型;c)排蜡;d)烧结;e)施釉;
所述步骤a)中,在球磨前,先按照粉料的重量的0.3%添加植物油酸,进行球磨;球磨开始后2小时,加植物油酸0.3%;球磨开始后4小时,再加植物油酸0.2%;总球磨时间为12小时;
所述步骤b)中,料浆温度为70-75℃,压力为0.6-0.8MPa,保压时间8-10秒;使用气缸压紧模具,模具型腔厚度为大于15mm;
所述步骤c)中,加热控制系统使用可控硅配套程控智能表进行控制;
所述步骤d)中,烧结温度为1700℃,时间为30小时。
所述步骤e)中,先在瓷件裙筋间不易喷到得地方涂釉,再在其表面喷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天宇精密陶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天宇精密陶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4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