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浅水湖泊沉水植物自动识别技术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2570.X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4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峰;陈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5/89 | 分类号: | G01S15/89;G01S15/04;G01S15/06;G06K9/00;G06K9/46;G06K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5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浅水 湖泊 植物 自动识别 技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生态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声纳探测浅水湖泊沉水植物,进行自动识别,并对识别数据自动存储和处理的技术和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许多经验表明,河流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是水体环境和生态综合整治的一个重要环节,河湖的富营养水平,与水生植物这一环节密切相关。对河流湖泊中沉水植物多度和分布进行监测的常规方法,通常是采取目测法、潜水测量法和遥感监测法。目测法常常受到水深、透明度、悬浮物浓度等水域环境的限制;潜水法不仅耗时,且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观测覆盖范围小,同时对水体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遥感监测法仅对大型沉水植物有一定适用性,对于中小型沉水植物难以分辨。
检索发现了浮游植物自动识别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42345.4,名称为海洋浮游植物自动识别方法及装置,公开号为CN 1806501A,它将已知的海洋浮游植物的图形特征及其描述相对应,形成海洋浮游植物数据库,预先存储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用数字显微镜采集待识别海洋浮游植物的图形特征,并传送到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将数字显微镜采集的待识别海洋浮游植物图形特征和存储器中海洋浮游植物数据库中的已知海洋浮游植物图形特征进行逐一对比,当待识别海洋浮游植物图形特征和已知海洋浮游植物图形特征的吻合率达到规定值时,输出该已知海洋浮游植物的描述。
申请号为200510043621.9,名称为赤潮浮游植物的快速鉴别和测定方法,公开号为CN 1696663A,它将海洋浮游植物分离培养,在激发波长为200-600nm,发射波民为200-800nm范围内测量三维荧光光谱,密度归一化后,建立浮游植物荧光光谱原始谱库,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奇异值分解),消除干扰因素,提取浮游植物二维荧光光谱的木征特征,建立浮游植物荧光光谱特征谱谱库。以此谱库为基础,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技术对奇异值分解后的浮游植物混合样品荧光光谱进行拆分,遍历特征谱库内不同物种间特征谱的所有组合,选择残差最小的组合所对应的回归系数作为拆分结果,由此给出所测样品中所含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利用信号采集设备探测浅水湖泊沉水植物,与特征数据库相匹配,进行自动识别,对于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当前浅水湖泊沉水植物识别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集成声纳探测、数码相机成像和信号数字处理的浅水湖泊沉水植物识别技术及装置,通过声纳探测和数码相机辅助成结合,综合两种信号采集设备的优点,创新多项技术环节,实现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的自动监测,取代或改进传统的目测法、潜水测量法和遥感监测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沉睡植物识别准确度高,5米以内浅水湖泊沉水植物识别率达到70%以上,经过精确校核后识别率达到80%。
(2)所发明装置易于移植,可以快速安装到普通渔船、旅游船只或载货船只等民用水上交通工具上面,不需要购置专门的船只;
(3)沉水植物识别成本低,1km2以上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监测成本降低90%以上;
(4)提高工作效率100倍以上。
附图说明
附图给出了本发明的装置图。
其中1为声纳 2为数码相机 3为数据库 4为信号处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装置构造:
首先将声纳、信号处理系统和辅助设备连接,各设备开机运行后采集经声纳采集数据,传输到信号处理系统进行信号的过滤、纠错、识别、分类,绘制所监测区域的沉水植物分布图。
(1)装置
各装置详细说明如下:
1)声纳装置
声纳装置采用TES-4000型主动声纳,采用脉冲体制向沉水植物发射声波。声纳装置由基阵、电子机柜和辅助设备三部分组成。基阵采用收发合一基阵,由水声换能器以球形排列组合而成。电子机柜包括发射、接收、显示和控制等分系统。换能器是声纳中的重要器件,将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用于水下发射和接受声波。声纳信号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到数据库和信号处理系统。
2)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采用Sealife DC500,550万像素CCD,3倍光学变焦镜头,4倍数码变焦。通过实时传输线路传输到数据库和信号处理系统。
3)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5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极化平面反射阵天线
- 下一篇:一种基于梯度超表面的透射双功能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