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强型微风风力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3134.4 | 申请日: | 2009-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鹏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1/00;F03D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0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型 微风 风力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微风风力发电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利 用框架结构将整个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组合成一个整体的风力发电机。
技术背景:
当今世界,主流风力发电机基本上全部采用独立叶片结构(即叶片 根部独立与发电机主轴相连,每个风扇扇叶相对独立;)这样造成风 力发电机扇叶强度不足,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只能缩减风力发电机风扇 扇叶表面积,最终结果是风力发电机对风力的利用率低下;
一台风力发电机对风力的有效利用区基本上就是以单个叶片长度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在此区域内,风力一直是一种整体流动的状态, 也就是说风扇叶片越大,单位时间内对风力的利用就率越高;可是当 今主流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只能占整个有效区的5%不到,也就是说传统 风力发电机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浪费了95%的风能!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今世界设计的风力发电机风扇全部 都是所谓的平面风扇;平面风扇是指整个风扇的结构相对水平,当整 个风扇运动起来后呈现一种扁平状,基本上此类风扇可以被视为平面 风扇;
风力发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风力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然而风能并非 一种稳定能源;建造风力发电机组的地区风力往往跳跃性大,风速从0 级到10级甚至出现12级飓风都有可能。
平面风扇适应性差,每片扇叶只有一个支撑点,遇到超过自身承受 极限的风力时就可能造成风扇扇叶折断和脱落;
当今世界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是缩减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表面积, 因此造成现在的风力发电机组的风扇扇叶与其说是风扇倒不如说是筷 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微风风力发电装置
本发明由六部分组成,包括:中轴1、主梁2、辅梁3、叶片4、支架 5、发电机6
本发明创意来源于自行车轮。
如图一所示中轴1处于中心位置,成为整个风扇扇叶的支撑。
利用主梁2与辅梁3构建一个碟状立体框架结构,叶片4安装于整个 框架结构的最外圈,使整个风力发电机风扇对风力达到最佳利用效果;
本发明的最大特点是风力发电机的风扇结构。如果传统风力发电机 的风扇是平面风扇的话,本发明的风扇就是立体风扇!平面结构的强 度与立体结构的强度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采用本发明设计的 风扇框架结构可以安装更多更大的扇叶,在同等风力的条件下对风能 进行更有效率的利用,发更多的电;
风力发电机的风扇扇叶与发电机中轴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杠 杆的两端。传统风力发电机叶片因为没有其他支点,所以扇叶根部横 截面强度就成了整个风力发电扇叶的受力点。但是如果采用我设计的 框架式结构,其一是整体扇叶之间相互链接并相互分担受力,其二是 在风扇后面多了若干条辅梁,这些辅梁起到的支撑作用使整个风力发 电机风扇组的强度提高了几十倍!最终效果就是增加了风力发电机组 对风力的利用率和抗强风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中轴1、主梁2、辅梁3、叶片4、支架5、发电机6。
图2为风力发电机叶片组结构正视图(不含支架和发电机)
图3图4为风力发电机叶片组结构不同角度的侧视图(不含支架和 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来源于传统风力发电机,安装方式与传统发电机大致相同;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设计的叶片组结构需要在中轴的两端进行固 定,因此本发明的风力发电机需要两条支架,这与传统风力发电机单 支架有所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鹏,未经郭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31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