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3144.8 | 申请日: | 2009-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5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海老子;正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12 | 分类号: | B60C11/12;B60C1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同时具有雨天性能和耐磨性 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过去,为了提高湿滑路面上的操作稳定性能和冰雪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以下,总称为“雨天性能”),广泛使用了以下方式:在胎面陆部上形成在 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刀槽花纹,并通过该刀槽花纹的边缘效应来提高排水 性和排雪性。但是,当增加形成在胎面陆部的刀槽花纹的数量或加深刀槽花 纹的深度时,由于陆部的刚性降低,因而存在干燥路面上的耐磨损性降低的 问题。此外,当使形成在胎面陆部的刀槽花纹的深度变浅时,虽然在耐磨性 方面是有益的,但在进行磨损后的阶段中刀槽花纹消失,因此存在雨天性能 急剧降低的问题。
这样,雨天性能和耐磨性能属于相互悖论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些课题, 至今已提出了各种技术方案。作为其中的一个公开有以下技术方案:在胎面 部配置块列,且在构成各个块列的块表面上以横切块状花纹且朝向主槽开口 的方式形成刀槽花纹时,为了确保块状花纹的刚性,按照在开口部侧浅、在 中央部深的方式设定刀槽花纹的深度,并且为了确保排水性,在开口部侧以 宽幅的方式形成刀槽花纹的宽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除此之外,在轮 胎圆周方向的前后以窄幅的方式形成块状花纹的俯视形状,且在块状花纹的 轮胎圆周方向的中央位置上形成凹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在这些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开口部侧以较浅 的方式形成刀槽花纹的深度,在磨损后的阶段中导致开口部侧的刀槽花纹消 失、雨水等被封闭在刀槽花纹的中央部而失去排出场所而导致雨天性能急剧 下降的问题。因此,作为使轮胎同时具有雨天性能和耐磨性能的措施是不充 分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3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532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往一直存在的问题点,提供一种从磨损初期 到磨损末期能够使轮胎一直具有雨天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充气轮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上形成有由轮胎圆周方 向上延伸的主槽来划分的多个陆部,在这些陆部中的至少两个陆部的两侧壁 上以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间歇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缩颈部,其特征在于:上述 缩颈部的深度比对形成有该缩颈部的陆部进行划分的主槽的深度浅,且形成 在所述陆部的两侧壁上的缩颈部之间形成有横切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多根刀 槽花纹,该刀槽花纹的深度在朝向上述缩颈部开口的两端部区域比处于该两 端部区域之间的中央部区域深。
此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按照以下(1)~(5)所记载的构成。
(1)形成在上述陆部两侧壁上的缩颈部按照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相互偏 移的方式进行配置。
(2)在两侧壁上形成有上述缩颈部的陆部的主体部分宽度W1为 10mm~50mm。在此情况下,上述缩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W2为上述 陆部的主体部分宽度W1的5%~20%。
(3)上述刀槽花纹以具有多个弯折部的方式形成,且按照在上述中央部 区域中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在此情况下,在上述中央部区 域中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刀槽花纹部分与经过上述刀槽花纹部分的 两端的弯折部而延伸在上述两端部区域的刀槽花纹部分之间的相交角为 70°~150°。
(4)上述缩颈部的俯视形状是以缩颈部与对形成有上述缩颈部的陆部进行 划分的主槽相交叉的两个交叉点间的棱线为底边且朝向上述陆部切入的梯形 状,上述梯形中的底边长度L1和上边长度L2被设定为如下:3mm≤L2≤15mm、 10mm≤L1≤20mm、L2<L1。
在此情况下,形成有上述缩颈部的陆部按照夹着一根主槽且两个以上的陆 部并列的方式配置,且相邻陆部的相对而置的侧壁上的缩颈部的上边以相对于 轮胎圆周方向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所述重叠的长度L3为3mm~30mm。
(5)在两侧壁上形成有上述缩颈部的陆部,在其陆部的轮胎圆周方向上相 邻的缩颈部之间形成有横向花纹槽以呈块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3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