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3394.1 | 申请日: | 2009-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5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雷韬;陈志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1/26;G06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计算机,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控制内存供电功能的计算机。
背景技术
随机存取内存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存。随机存取内存可以随时读写,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它正在执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储存媒介。
随着随机存取内存的价格愈来愈低,而使得随机存取记忆磁盘有愈来愈热门的趋势。所谓的随机存取记忆磁盘,顾名思义就是将随机存取内存虚拟成一颗磁盘驱动器。其中,随机存取内存具有传输速率较一般传统硬盘快的特性。因而使得随机存取记忆磁盘的数据传输速率远胜过传统硬盘。如此一来,通过随机存取内存超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可大大加速程序执行的效率。因此,若将操作系统文件存入随机存取记忆磁盘以在开机时加载,将远比自传统硬盘加载操作系统文件快,因而可大大缩短开机所需的时间。
然而,随机存取内存在断电后,存于其上的数据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受限于上述特性,随机存取记忆磁盘所储存的数据亦会随着断电而消失。于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者仅会将不需永久储存的文件(如暂存盘),储存于随机存取记忆磁盘上。换言之,不能随着断电而消失的数据(如操作系统文件),便不可储存于随机存取记忆磁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计算机,用以将上述计算机的内存划分为两种,通过系统电源以及电池供电单元,对计算机的部分内存持续供电。尤其,在该部分内存中保存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等信息时,可达成更快速的系统性能。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计算机包含一中央处理单元、一芯片组、一供电系统、一内存单元以及一控制模块。芯片组耦接中央处理单元。供电系统包括一系统电源以及至少一电池供电单元。系统电源对计算机进行供电。内存单元耦接芯片组。内存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内存以及至少一第二内存。控制模块包括一管理芯片以及一切换电路。管理芯片耦接芯片组。切换电路耦接系统电源与电池供电单元。其中,管理芯片控制切换电路,以选择系统电源和电池供电单元的其中之一向第二内存供电。
应用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可避免存于部份内存的数据因断电而遗失。因此,可将不能随着断电而消失的数据储存于内存上,因而可快速的存取上述数据。此外,在存储操作系统于内存上时,将远比自传统硬盘加载操作系统文件快,因而可大幅缩短加载操作系统的时间,进而加快开机速度。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计算机的功能方块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计算机 140:内存单元
110:中央处理单元 141:第一内存
120:芯片组 142:第二内存
121:北桥 150:控制模块
122:南桥 151:管理芯片
130:供电系统 152:监测模块
131:系统电源 153:切换电路
132:电池供电单元 160: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计算机的功能方块图。划分该计算机内存为两种,通过系统电源以及电池供电单元,对计算机的部分内存持续供电。如此一来,在该部分内存中保存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等信息时,可达成更快速的系统性能。
计算机100包含一中央处理单元110、一芯片组120、一供电系统130、一内存单元140以及一控制模块150。其中,内存单元140可为一随机存取内存(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其它种类之内存。
芯片组120之一北桥121耦接中央处理单元110。供电系统130包括一系统电源131以及至少一电池供电单元132。其中,系统电源131用以对计算机100进行供电。内存单元140耦接芯片组120。内存单元140包括至少一第一内存141以及至少一第二内存142。控制模块150包括相互耦接的一管理芯片151以及一切换电路153。管理芯片151耦接芯片组120。切换电路153耦接系统电源131与电池供电单元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33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碳化钙常压还原煅烧菱镁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