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3894.5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7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洋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洋银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46;H01R13/73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连接装置,尤指一种安装于网络传输连接器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网络传输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板及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通过模内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嵌入于绝缘板中,使得端子固定于绝缘板中,不会松动。之后所述多个端子再进一步焊接至电路板上。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因此很多物品都需回收,以期再次利用物品的材料。网络传输连接器也需朝向此趋势而设计,当网络传输连接器于不再使用时,使得其各零件能够分离而回收、再次利用。
然而上述端子与绝缘板的固定方式造成回收的困难,因为端子与绝缘板不能直接分离,需通过外加的热能将绝缘板融化,才能将端子取出。融化绝缘板的过程除了会耗费能量,更会产生对于环境有害的气体,反而对于环境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实在违背当初回收网络传输连接器所欲达到的目标。
因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当连接装置被回收时,绝缘板与导电端子可轻易地分离。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一绝缘板,其具有多个端子槽,所述多个端子槽设置于该绝缘板的一侧面;以及多个导电端子,其具有一基部、一接触部及一焊接部,该接触部及该焊接部分别地设置于该基部的前端及后端,该基部设置于该绝缘板的端子槽中。
因此,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导电端子可从绝缘板的端子槽分离,且分离时,不必将绝缘板熔化。电路板直接地固定在绝缘板上,使得导电端子焊接于电路板时,不需额外的治具,方便使用“表面固定技术(surface-mount technology,SMT)”来将导电端子焊接于电路板上。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另一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5为具有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网络传输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具有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网络传输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具有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网络传输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绝缘板 11端子槽
12固定勾 20导电端子
21基部 22接触部
23焊接部 231平面
30电路板 31勾槽
32穿孔 40端子座
41端子孔 50传输端子
51垂直部 52水平部
60绝缘座 61主体
62插槽 63容纳槽
64环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并配合参阅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该连接装置包括:一绝缘板10及多个导电端子20。其中绝缘板10为绝缘材料(例如塑料)所制成,而导电端子20为金属材料所制成。
该绝缘板10具有多个端子槽11及两个固定勾12,第一端子槽11凹设于绝缘板10的上侧面,而固定勾12凸设于绝缘板10的后端。更详细地说,两个固定勾12分别地由绝缘板10的左右两侧向后地凸设出。
所述多个导电端子20分别地具有一基部21、一接触部22及一焊接部23。接触部22设置于基部21的前端,焊接部23设置于基部21的后端。更详细地说,接触部22由基部21的前端向上及向后地延伸出,焊接部23由基部21的后端向后及向下地延伸出。
导电端子20通过机器自动地插入至绝缘板10的端子槽11中,使得基部21设置于端子槽11中,而接触部22及焊接部23分别地位于绝缘板10的上方及后方。更详细地说,基部21与端子槽11为干涉配合(紧配),基部21卡接于端子槽11中。
当该连接装置回收时,导电端子20可从绝缘板10的端子槽11拔离,不必将绝缘板10融化,因此不会对环境产生伤害。
请参阅图3,并配合参阅图4,该连接装置还包括一电路板30,该电路板30固定于该绝缘板10上,所述多个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3焊接于该电路板30的一侧面上,使得导电端子20与电路板30产生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洋银,未经李洋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38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退火炉外挂钩型驱气装置
- 下一篇:薄壁环状弹性元件的热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