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热脱附解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4256.5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9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启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林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1/44;G01N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热脱附 解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分析仪器样品前处理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 自动热脱附解析仪。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两级热解析一般分两种解析:1、样品管的样品被加热解析由 载气送如冷凝吸附管,样品从进入吸附管就开始被吸附,当吸附完成后 进入冷凝管被加热,然后再次解吸出来,这样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样品 分布于整个冷凝管,解析时间长、效率低导致色谱峰展宽;另一种是样 品从一端进入,解析时再由载气反向吹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解析速度快、效率高、干扰小的自动 热脱附解析仪。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自动热脱附解析仪,包括有载气输入口和第一解析样品出口 的装有样品和吸附剂的样品管,位于样品管顶部的有第二解析样品进口 和吸附解析进出口及第二解析样品出口的装有吸附剂的冷凝吸附管,第 一样品输出管的第一端与样品管上的第一解析样品出口连通而第二端 穿过冷凝吸附管上的解析样品进口及吸附剂后伸出吸附剂端面,第二样 品输出管的第一端与冷凝吸附管上的第二解析样品出口连通,解析出气 管的第一端与冷凝吸附管上的吸附解析进出口连通,解析出气管上装有 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所述的解析仪中还有第一端与载气源连通的 第一载气输送管、第一端与气相色谱仪连通的传输管,在第一载气输送 管的第二端、传输管的第二端和第二样品输出管的第二端间有控制第二 样品输出管与传输管、第一载气输送管与传输管通、断的切换阀,第二 载气输送管与第一控制阀连接。
上述的样品管上的排气口上装有含第三控制阀的回收排气管,实现 样品的再回收,可将回收样品再次进行分析,提高稀缺样品的利用率。
上述的第一样品输出管上装有带第四控制阀的第一分流管,第二样 品输出管上装有带第五控制阀的第二分流管。
样品管通过加热将样品释放到冷凝吸附管再次吸附(聚焦),然后 快速升温再次释放到气相色谱仪。冷凝吸附管串联在样品管和切换阀之 间,连接样品管的第一样品输出管穿过了冷凝吸附管内的吸附剂到达吸 附剂端面,通过控制与之相连的控制阀可以自由控制气体流向,从样品 管解析出来的样品可以直接到达冷凝吸附管吸附剂端面,样品可以再次 从冷凝吸附管上的第二解析样品出口解析出来,吸附和解析路径短、解 析快,样品损失小、快速、峰型好。而样品吸附管是串联在气路上,同 样能实现吸附剂端面吸附,样品最大浓度在吸附剂端面,解析时样品直 接从吸附剂端面解析出来,这样解析速度快、效率高、干扰小;
本发明有了冷凝吸附管就可以实现更多的新的功能:样品管的样品 可以不被吸附管吸附,而是直接被解析到气相色谱仪,就吸附管吸附与 否是可以通过阀控制来自由选择的;样品还可以被再次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载气管道向冷凝吸附管输送载气时本发明工作状态图。
图3为第二载气管道断开时本发明工作状态图。
图4为回收排气管打开时本发明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1自动热脱附解析仪,包括有载气输入口1和 第一解析样品出口3的装有样品和吸附剂的样品管4,位于样品管顶部 的有解析样品进口5和吸附解析进出口6及第二解析样品出口7的装有 吸附剂8的冷凝吸附管9。第一样品输出管10的第一端与样品管上的第 一解析样品出口连通而第二端穿过冷凝吸附管上的解析样品进口及吸 附剂后伸出吸附剂端面A。第二样品输出管11的第一端与冷凝吸附管上 的第二解析样品出口连通。解析出气管12的第一端与冷凝吸附管上的 吸附解析进出口连通。解析出气管上装有第一控制阀13、第二控制阀 14。本解析仪中还有第一端与载气源连通的第一载气输送管15,第一端 与气相色谱仪连通的传输管16。在第一载气输送管的第二端,传输管的 第二端和第二样品输出管的第二端间有控制第二样品输出管与传输管、 第一载气输送管与传输管通、断的切换阀18,第二载气输送管19与控 制阀13连接。
样品管上的排气口2上连接有装有第三控制阀20的回收排气管21。
第一样品输出管上装有带第四控制阀22的第一分流管23。第二样 品输出管上装有带第五控制阀24的第二分流管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林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科林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4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腋下游泳圈
- 下一篇:船用舱盖密封胶条的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