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分隔构件和分隔构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4742.7 | 申请日: | 200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森田京侍;永井良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69/00 | 分类号: | F02M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南 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分隔 构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以及在发动机中使用的分隔构件。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发动机,其中燃料喷射器布置在进气阀开口布置,并且辅助 供气端口布置在燃料喷射器的喷射端口附近。作为揭示这种技术的文献, 公知有专利文献1。
在发动机中,燃料喷射器经由适配器安装至气缸盖。另一方面,节气 门主体设置在进气管的中途,并且两个节气门以可开闭的方式分别安装在 节气门主体内。在两个节气门之间开通的旁通管的一端侧连接至节气门, 而旁通管的另一端向形成在适配器的末端部的外周侧处的流入腔体开通。 引入流入腔体的辅助空气经由在适配器的末端部开通的连通孔被引向燃料 喷射器的喷射端口附近,以帮助喷射燃料的雾化。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号WO2005/098231A1
发明内容
同时,着眼于环境保护,已经试图提高燃料雾化效率以减少发动机燃 料消耗。就这方面而言,在现有技术中,尚未详细考虑对燃料雾化效率产 生影响的适配器及其周围的细节。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并旨在提供能够提高燃料雾化效率的发 动机。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装置,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本发 明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采用了以下结构,包括:气缸体,用于以可往复运 动的方式容纳活塞;气缸盖,其与所述气缸体一起形成燃烧室,所述气缸 盖具有主通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主通路用于将进气空气经由进气阀开口 引入所述燃烧室;燃料喷射器,其安装在所述气缸盖上,并具有用于朝向 所述进气阀开口喷射燃料的喷射端口;腔体,所述喷射端口布置在所述腔 体中;旁通通路,其一端与所述主通路的中途连通,而另一端与所述腔体 连通;分隔构件,其具有筒形壁部分,所述筒形壁部分围绕所述喷射端口 并在所述燃料喷射器的喷射方向上延伸,以在径向上将所述腔体分隔,连 通孔在所述燃料喷射端口附近形成在所述筒形壁部分上;以及第一和第二 密封部分,其用于在所述喷射方向上位于所述连通孔的后方和前方的位置 处密封在形成所述腔体的壁表面与所述分隔构件的外表面之间。
因此,本发明的发动机可提高燃料雾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其中应用了实施例1的发动机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发动机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V-V剖面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箭头方向观察的适配器(分隔构件)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VII-VII剖面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6的VIII-VIII剖面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连通孔的附近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图1至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2及3。在实施例 1、2及3中,作为本发明的发动机的一个示例,将以安装在摩托车上的发 动机作为示例。基于由坐在摩托车座椅上的骑乘者所观察的方向来界定在 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前”、“后”、“左”及“右”的描述。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其中应用了根据实施例1的发动机120的整个摩托车 100。首先将说明摩托车100的整体结构,然后将详细描述实施例1的发 动机120。
1.摩托车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摩托车100配备有下骨架式(underbone-type)车体框架 (以下简称为“车体框架”)110。车体框架110包括从前侧(图1中右 侧)向后侧(图1中左侧)按顺序布置的头管111、下骨架部分112以及 车座梁113。
转向轴103以可左右转动的方式安装至头管111。车把103a连接至转 向轴103的上端。可旋转地支撑前轮101的前叉102也连接至转向轴 103。前叉102设置有挡泥板106,挡泥板106具有覆盖从前轮101的上部 到其后部的范围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47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装置、坐标输入装置、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屋顶结构及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