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组件及开关型电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5420.4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1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塩入贤一;津田昌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5/02 | 分类号: | H01F5/02;H01F5/00;H0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 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组件 开关 电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线圈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将电流平滑化和升压,在DC-DC变换器等的开关型电源装置 中使用扼流线圈。作为这种扼流线圈,通常使用在环状的环形铁心上缠 绕了绕线的环形线圈。环形线圈的绕线在外周部露出。因此,在将环形 线圈直接安装到基板上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绝缘,不可以在环形线圈附 近的环形线圈安装面上设置配线图。于是,为了提高配线图的自由度, 进行下述工作、即:将环形线圈安装到绝缘性板材(基座)上,再将安 装在基座上的线圈(线圈组件)安装到基板上。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6-44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2350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7-23475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5-286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1-32612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0-228320号公报
开关型电源装置中所使用的扼流线圈被配置于电源电流的路径上, 因此扼流线圈上会流过比较大的电流。因此,扼流线圈的绕线上产生基 于绕线电阻的焦耳热,使扼流线圈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线 圈组件中,线圈被安装在板状的基座上,因此不能充分提高线圈的冷却 效率。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使用环形线圈的线圈组件,开关型电源装置 等中所使用的各种线圈组件也一样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高线圈的 冷却效率。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
一种线圈组件,具有线圈、和固定安装于上述线圈的基座,其中, 上述基座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以在上述线圈的相对于上述基座的 安装面上形成能供气流通过的空隙的方式支承上述线圈。
根据该应用例,利用设于基座上的支承部件而在线圈的相对于基座 的安装面上形成气流能通过的空隙。因此,在基座的安装面上线圈也会 被冷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线圈的冷却效率。
【应用例2】
根据应用例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上述线圈为环形线圈,上述 基座以使上述线圈的环形方向相对于配设上述线圈组件的基板呈大致 平行的方式对上述线圈进行支承。
通过使环形线圈的环形面相对于基板大致平行,从而使面向空隙的 线圈表面的面积变大。由此,进一步促进利用通过空隙的气流对线圈的 冷却。
【应用例3】
根据应用例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上述基座具备与上述基板抵 接的板状部,并且使上述支承部件从上述板状部向与上述基板相反一侧 伸出。
通过在基座上设置板状部,使向基板安装线圈组件更为容易。
【应用例4】
根据应用例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上述板状部,在包含与上述 线圈的孔对应的位置的区域具有贯通上述线圈侧和上述基板侧的贯通 孔。
通过在包含与环形线圈的孔对应的位置的区域设置贯通线圈侧和 基板侧的贯通孔,容易产生通过板状部的贯通孔和环形线圈的孔的气 流。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线圈的冷却效率。
另外,这种情况下,更为优选与板状部一样在基板上设置贯通孔。 通过在基板上设置贯通孔,可以产生从基板的贯通孔通过环形线圈的孔 的气流,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线圈的冷却效率。
【应用例5】
根据应用例1~4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上述支承部件由 热传导性树脂形成。
通过用热传导性高的热传导性树脂形成支承部件,可以在支承部件 处对线圈中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线圈的冷却效率。
另外,本发明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 实现:线圈组件和线圈的安装方法、利用该线圈组件或该安装方法的电 源装置、利用该电源装置的放电灯的驱动装置和光源装置、利用该光源 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适用的镇流单元的投影器的概略 构成图。
图2是表示镇流单元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扼流线圈在第1实施例中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5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连接器
- 下一篇:导风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