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业务数据的接收方法及接收端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6152.8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8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喻斌;马子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业务 承载 方法 装置 数据 接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承载方法及装置、业务数据的接收方法及接收端。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有效地利用移动网络资源,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提出了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简称为MBMS)业务。该业务可以实现从一个数据源到多个目标的点到多点业务。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MBMS业务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可以采用单小区发送模式和多小区发送模式。其中,单小区发送模式是指MBMS业务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仅在本小区发送,没有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ulticast Broadcast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简称为MBSFN)宏分集的功能;而多小区发送模式是指多个小区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相同的数据,即MBMS业务或控制信息采用了内容同步的方式,即采用了MBSFN宏分集。通过多小区发送模式,多个小区在相同时刻发送相同内容的MBMS业务的数据或控制信令,可以提高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为UE)的接收增益。
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简称为MCH)是用于点到多点的传输的传输信道,其对应的物理资源是系统为传输MBMS业务所分配的多播资源。一个载频可以承载多个MCH,承载特定MCH的物理信道是由一组图样的子帧所决定的,这些帧在时间可能不连续,该图样称为多播信道的子帧分配图样(MCH subframe allocationpattern,简称为MSAP),一个MSAP描述一个MCH信道的物理资源。在LTE系统中,每个MBSFN区域的多播资源可以以子帧为单位按照一定图样进行划分,每个图样所指示的资源构成一个MCH。多播传输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简称为MTCH)为逻辑信道,一个MTCH承载一个或者多个业务的数据,一个业务仅承载在一个MTCH中,MTCH被映射到MCH上进行传输,一个或者多个MTCH可以映射到一个或者多个MCH上,即多个MBMS业务可以映射到一个MCH上。
采用多小区发送模式进行MBMS传输的特征包括:在MBSFN区域内同步传输;支持多小区MBMS传输数据的合并;MTCH和MCCH在p-T-m模式下映射到MCH传输信道上等。
通过MSAP信息,UE可以获知某一具体MCH所对应的具体多播资源,但是,由于MCH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MBMS业务数据(比如一个或多个MTCH),需要通过MBMS动态调度信息来具体指明某一MBMS业务所对应的具体物理资源,使得UE在接收某一特定MBMS业务时,可以通过MBMS动态调度信息的指示获知该MBMS业务的确切资源,从而实现准确接收并可以节约UE的能耗。
目前在LTE网络中,存在两种子帧结构,分别是单播子帧和MBSFN子帧结构,两种子帧结构在时域上都是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符号进行进一步划分的;为了减少符号间的干扰,两种子帧结构在OFDM符号时域上都会分别加入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简称为CP)。目前在15KHz子载波间隔的情况下,一共有两种CP,分别为普通CP(Normal cyclic prefix)和扩展CP(Extended cyclic prefix),由于扩展CP的时长比普通CP的时长要长,因此,在一个子帧内,如果配置扩展CP,则共有12个OFDM符号,如图1A所示,如果配置普通CP,则共有14个OFDM符号,如图1B所示,具体为:1、普通CP,对于0号OFDM符号,其长度TCP=160×Ts,对于1号到6号OFDM符号,其长度TCP=144×Ts;2、扩展CP,对于0号到5号OFDM符号,其长度TCP-e=512×Ts。其中TS=1/30720毫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61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