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驱动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6335.X | 申请日: | 200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6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廖木山;张元璟;黎鸿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215217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 液晶显示器 驱动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大体而言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装置及方法,更具体而言,是为一种用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的改良式动态极性反转驱动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增进面板的显示质量,业界往往采用交流电压方式驱动液晶显示器的面板,以避免液晶极化。常见方式包含帧极性反转(Frame Inversion)、线极性反转(Line Inversion)及点极性反转(Dot Inversion)等方式。使用帧极性反转方式时,因为同一帧中所有液晶电容均是被充电为相同的电压极性,因此容易产生画面闪烁及视觉效果不均匀等不良现象。为改善帧极性反转方式的缺点,业界曾提出包含线极性反转及点极性反转等改良方式。以线极性反转方式为例,帧中任相邻两线的液晶电容是被充电为相反的电压极性,以平均的方式降低帧极性反转方式中画面闪烁的问题。以点极性反转方式为例,由于其帧中任相邻两点的液晶电容是被充电为相反的电压极性,因此平均效果较线极性反转方式更佳,能更有效改善画面闪烁的问题。但是,虽然点极性反转方式相较于帧极性反转及线极性反转方式而言具有最佳的平均效果使得画面闪烁问题降至最低,其耗电量却是三者的中最高者,尤其是在移动式装置(Portable Device)的屏幕的应用上,耗电量大将造成续航力差或是必须增加电池重量。
为了在耗电与平均效果之间做权衡(Trade-off),公知技术中亦公开一种多线极性反转的技术,试图以降低线极性反转的次数以降低耗电程度。但由于极性反转处充电不足的问题未被克服,因此易使画面产生亮暗不均的线条及画面闪烁的问题。
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方式多为「1线」极性反转(1 Line Dot Inversion)或「1+2线」极性反转(1+2 Line Dot Inversion)模式,其时序示意图如图1A及B所示。图1A表示在第「n-1」帧(Frame)「F(n-1)」中的极性分布情形,包含启动脉冲信号(STV)111、频率信号(CLKV)112、三原色数据(RGB Data)顺序113、「1线」极性分布114a及「1+2线」极性分布114b等信息。相似地图1B表示在「F(n)」帧中的极性分布情形,包含启动脉冲信号121、频率信号122、三原色数据顺序123、「1线」极性分布124a及「1+2线」极性分布124b等信息。显示画面是由帧「F(n-1)」及「F(n)」交替变化所组成。以「1+2线」极性反转为例,其极性反转位置固定使得极性反转处116及126、117及127、118及128、119及129等由于持续处于极性反转状态,因此充电不足,使画面上产生多处亮暗不均的线条。此外,耗电量相当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63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