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以及具有此触控面板的触控式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6351.9 | 申请日: | 200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7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炯翰;蔡卲瑜;简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F21V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以及 具有 触控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以及具有此触控面板的触控式显示装置,且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式触控面板以及具有此光学式触控面板的触控式显示 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信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携 带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操作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 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装置作为输入装置。目前,触控面板 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 控面板及电磁式触控面板等等。上述各触控面板可以使用外挂的方式与显示面 板组立在一起而形成一触控式显示装置。
在光学式触控面板中,有一种是利用光源以及CMOS检测器的组合来感测 触控位置。此种光学式触控面板是在显示面板的上方设置一框架,并且在框架 的角落设置光源以及CMOS传感器。然而,由于上述框架的内部是空心结构, 因此,此种触控面板往往因机械强度不足而容易产生扭曲。另外,一般应用在 上述光学式触控面板的CMOS传感器有一定的垂直接收角度,因此有时候当手 指尚未碰触到面板表面,但因手指处于光源发散光所行经的光路且发散光又位 于CMOS传感器的可接收范围时,便会产生错误的触控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以及具有此触控面板的触控式 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光学式触控面板容易扭曲以及容易产生错误触控 信息的缺点。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导光板、多个光源以及多个检测器。 导光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多个侧表面以及多个入光面。光源设置于导 光板的入光面上,且光源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具有一光包全反射角度(α) 以及一光包垂直发散角度(β),其中θ<α<60°,θ为导光板的全反射角的临 界角度,且β<50°,α为光包全反射角度,β为光包垂直发散角度。检测器 对应光源的位置设置,以接收来自光源所发的光包信号。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 面板上方的一触控面板。此触控面板包括一导光板、多个光源以及多个检测器。 导光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多个侧表面以及多个入光面。光源设置于导 光板的入光面上,且光源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具有一光包全反射角度(α) 以及一光包垂直发散角度(β),其中θ<α<60°,θ为导光板的全反射角的临 界角度,且β<50°,α为光包全反射角度,β为光包垂直发散角度。检测器 对应光源的位置设置,以接收来自光源所发的光包信号。
基于上述,由于本发明在触控面板内设置导光板,因此相较于传统光学是 触控面板使用空心框架的设计具有较佳的机械强度而不易扭曲。此外,因本发 明的触控面板的光源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具有一光包全反射角度(α)以及 一光包垂直发散角度(β),其中θ<α<60°,θ为导光板的全反射角的临界角 度,且β<50°。当光源的光包射进导光板之后便会于导光板内持续进行全反 射,并且检测器可接收到来自光源的光包信号,如此便可避免传统光学式触碰 面板容易产生错误触控信号的问题。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式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触控式显示装置的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图3以及图4为图1及图2的触控面板106的侧视图;
图5以及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数个实施例的使光包垂直发散角度(β)满足 β<50°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光包全反射角度(α)满足θ<α<60°的 示意图;
图8以及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同时在触控面板上设计聚光组件 150以及锐角夹角γ的示意图;
图10与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形式的示意图;
图12及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操作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2:显示面板 104:背光模块
106:触控面板 120:导光板
124:光源 126:检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63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