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法及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6844.2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3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卓新民;周顺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雪静;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土工 脱水 及其 结构 | ||
1.一种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设置设施:于地基设置一不透水基础层,又于不透水基础层上设置一排水层,又于排水层的周围定位设置一支架;
组合土工管袋:于排水层上设置一水平地工布,接着拉吊缝成管状的直立土工管袋上端,使其由支架之间以自然垂下的方式降下,直立土工管袋的底端与水平地工布接触并多出一段长度,利用机械夹具将直立土工管袋与水平土工管袋接触的环绕部分紧夹,藉此密合成为桶状的土工管袋;
注入原料浆液:将待脱水的泥浆液由土工管袋上方的开口注入,让液面直达到土工管袋的顶部,随着泥浆液的液面逐渐上升使土工管袋内部的压力逐渐增加,令水份经由水平地工布流入排水层内,过程中并以支架支撑土工管袋;
拆卸土工管袋:当泥浆液的水分由土工管袋脱水完成后会成为固体,此时松脱机械夹具,并利用机具将直立土工管袋上拉脱离已脱水的固体;以及
移除脱水固体:利用机具将脱水的固体由水平地工布上移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设施的步骤中,是将排水层设置成圆形,并且排水层是由级配颗粒物构成,于排水层底部的周围设有排水管道;组合土工管袋的步骤中,是将水平地工布裁成圆形再设置于排水层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土工管袋的步骤中,当直立土工管袋与水平土工管袋结合成为土工管袋后,于土工管袋内设置一支以上的助排水管,各助排水管的底端朝下穿入所述排水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注入原料浆液的步骤与所述拆卸土工管袋的步骤之间进行再注入的步骤,再注入的步骤是当泥浆液的水分由所述水平地工布流出后,液面会逐渐降低并空出空间,此时朝所述土工管袋内重复注入泥浆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置设施的步骤中,不透水基础层是由混泥土构成,并且设置支架的方式是于所述排水层周围的不透水基础层以环绕的方式固定复数支垂直设置的支持柱,再于复数个支持柱之间结合复数个上下间隔的圈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土工管袋的步骤中,机械夹具包括复数组上、下压条,将各组上、下压条叠合于直立土工管袋与水平土工管袋接触的部分的上、下面,再分别以夹具夹紧上、下压条,以环绕整圈的方式令直立土工管袋与水平土工管袋暂时连结。
7.一种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构造,包括:
一地基;
一不透水基础层,该不透水基础层设于该地基;
一排水层,该排水层设于该不透水基础层上,排水层是由级配颗粒物所构成;
一支架,该支架环绕定位于该排水层的周围;以及
一土工管袋,该土工管袋设有一水平地工布,该水平地工布设于该排水层上,该水平地工布为圆形,设有一直立土工管袋,直立土工管袋是垂直设置的管体并设于该支架的内侧,该直立土工管袋的底端外翻并平贴于该水平地工布的周围,设有一机械夹具,以该机械夹具以环绕的方式紧夹该直立土工管袋与该水平地工布接触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构造,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土工管袋内设有复数个助排水管,复数个助排水管各以底端朝下穿过所述水平地工布,藉此穿入所述排水层内;设有一排水管道,该排水管道设于该排水层底部的周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构造,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土工管袋内设有复数个助排水管,复数个助排水管各设有一直板,各直板是直向延伸的长板体,于各直板的前、后面各以左、右间隔的形态凹设多数个直向延伸的沟槽,又于各直板的周围包裹一布体,复数个助排水管各以底端朝下穿过所述水平地工布,藉此穿入所述排水层内;设有一排水管道,该排水管道设于该排水层底部的周围。
10.如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直立式土工管袋脱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夹具包括复数组弧形的上、下压条,复数组上、下压条以环绕的方式设置,并且分别叠合于所述直立土工管袋与所述水平地工布接触部分的上、下面,对应各上、下压条设有一夹具,以各夹具紧夹固定各上、下压条,所述不透水基础层是以混泥土构成,所述支架设有复数个垂直设置的支持柱,复数个支持柱环绕设于所述排水层的周围,并且各以底端结合于该不透水基础层,于复数个支持柱之间结合复数个圈环,复数个圈环以上、下间隔的方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卓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68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