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凳床两用家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7187.3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1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曹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13/00 | 分类号: | A47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6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家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凳床两用家具,属于家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凳子是一种家具,主要功能是供人坐下休息或登高。
凳子的分类按材料通常可分为竹凳、木凳、石凳、塑料凳、玻璃凳等;按型式通常可分为方凳、圆凳、长条凳(板凳)、T字凳、工字凳、折叠凳、Z型凳等;按用途通常可分为马凳、画凳等。
在坐具当中,马扎是最早出现的,是凳子的前身,在凳子上加一个靠背就衍变成了椅子。凳子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民间俗称的名字中,还有“武凳”,因为习武之人坐如钟,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
凳子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凳子的材料南北各异,江南的凳子多为编藤面;北方的则多用牛皮,两种材料的优点都是透气、柔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以大理石为主的凳子,坐上去凉爽,看上去美观。
最初作为坐具的凳子,到了明清两代有了更多用途。放在床的两侧作为脚凳;摆在柜子旁,兼有花几的作用,摆放盆花、盆景。至于家中高大的顶墙柜旁,登高取物用。在寺庙中,作为打禅的坐具,因此这里的凳子坐面一般宽又矮,造型则素雅简洁。农家使用的凳子则粗犷、质朴,凳腿一般较粗,看上去质朴坚固。
但是,上述的各种凳子共同存在的缺点是:仅能当作乘坐的一种工具,除此之外无其他用处,而在住房面积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家具必须承载其它的功能,才能尽量的减少占地面积,并且,目前住房面积紧张,当有客人留宿时,往往没有足够的床位供其睡觉,因此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述的各种凳子共同存在的缺点是:仅能当作乘坐的一种工具,除此之外无其他用处,而在住房面积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家具必须承载其它的功能,才能尽量的减少占地面积,并且,目前住房面积紧张,当有客人留宿时,往往没有足够的床位供其睡觉,因此造成不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凳床两用家具,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凳床两用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凳床两用家具具有六个组装面,六个组装面形成为十字形的床垫,其中一个方向上具有四块组装面,与其垂直的一个方向上具有三块组装面,所述组装面之间由柔性可折叠材料的连接机构连接,所述六个组装面在边缘上均具有能够与相邻边缘相互紧密配合的凸起和凹进。
优选的,所述凳床两用家具由塑料制成。
优选的,在四块组装面那个方向上的最外端的组装面上具有枕头。在折叠形成凳子后枕头被折叠在内。
本发明所述的凳床两用家具能够达到一物两用的效果,能够整体上减少家具的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述的凳床两用家具在组装为凳子时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述的凳床两用家具在拆解为床垫时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1-枕头,2-连接机构,3-凸起和凹进,4-凳床两用家具。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将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凳床两用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凳床两用家具4具有六个组装面,六个组装面形成为十字形的床垫,其中一个方向上具有四块组装面,与其垂直的一个方向上具有三块组装面,所述组装面之间由柔性可折叠材料的连接机构2连接,所述六个组装面在边缘上均具有能够与相邻边缘相互紧密配合的凸起和凹进3。
优选的,所述凳床两用家具4由塑料制成。
优选的,在四块组装面那个方向上的最外端的组装面上具有枕头1。在折叠形成凳子后枕头1被折叠在内。
本发明所述的凳床两用家具4能够达到一物两用的效果,能够整体上减少家具的占地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71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