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颖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69012.6 申请日: 2009-09-04
公开(公告)号: CN101671257A 公开(公告)日: 2010-03-17
发明(设计)人: 金荣佶;赵英俊;金侈植;阴盛镇;权赫柱;金奉玉;金圣珉;尹胜洙 申请(专利权)人: 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C211/61 分类号: C07C211/61;C07D213/74;C07D215/38;C07D209/86;C07C255/58;C09K11/06;H01L51/50;H01L51/54;H01L51/42;H01L51/46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项 丹;周承泽
地址: 韩国*** 国省代码: 韩国;KR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颖 有机 电致发光 化合物 使用 器件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9月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8-0087069号的优先权,以及在35U.SC.§119下由该申请产生的所有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颖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在电致发光层中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作发射蓝光的电致发光材料的新颖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以及使用该化合物作为掺杂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在显示器件中,电致发光(EL)器件的优点在于能提供宽视角、优异对比度和快速响应速率,作为自发射显示器件。伊斯特曼柯达(Eastman Kodak)于1987年第一次研制出一种有机EL器件,该器件使用低分子量的芳香族二胺和铝配合物作为电致发光的材料[Appl.Phys.Lett.51,913,1987]。

在有机EL器件中,影响如有机EL器件的发光效率、寿命等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电致发光材料。要求这种电致发光材料具有以下一些性质,包括材料在固态状态下应具有高荧光质子产率和高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在真空气相沉积期间不易发生分解,能形成均匀的薄膜,并具有良好稳定性。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一般可以分类为高分子材料和低分子材料。根据分子结构,低分子材料分成金属配合物和不含金属的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知螯合的配合物,如三(8-羟基喹啉)铝,香豆素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衍生物,二(苯乙烯基亚芳基)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等。报道了使用这些材料可以获得在蓝色至红色的区域的电致发光,因此预期能够实现全色显示器件。

对于蓝色荧光材料,自Idemitsu-Kosan的DPVBi(化合物a)以来,已经开发了许多材料并已商业化。已知有Idemitsu-Kosan的蓝色材料体系和柯达的二萘基蒽(化合物b)和四叔丁基苝(化合物c)等,但是,还应对这些材料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已知Idemitsu-Kosan的联苯乙烯基化合物[distrylcompound]体系具有最高效率,功效为6lm/W,有效器件寿命大于或等于30,000小时。但是,当应用于全色显示器时,由于色纯度随时间的消耗而下降,其寿命只有几千小时。一般而言,在蓝色电致发光情况下,如果电致发光的波长向更长的波长方向发生很小的移动,在发光效率方面将会是有利的。但是,将这种材料应用于高质量的显示器并不容易,原因是不能达到纯的蓝色。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以提高色纯度、效率和热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发明了新颖的电致发光化合物,实现具有优异的发光效率和显著改进的操作寿命的电致发光器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优异骨架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该化合物与现有的掺杂剂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和操作寿命,以及足够的色坐标。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具有高效率和长操作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包含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

本发明涉及由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以及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效率和优异的色纯度以及寿命性质。因此,该化合物可用于制造具有优异的操作寿命的OLED器件。

在化学式1中,

Ar表示(C6-C60)亚芳基、(C3-C60)杂亚芳基、含一个或多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5元或6元杂亚环烷基、(C3-C60)亚环烷基、亚金刚烷基(adamantylene)、(C7-C60)二亚环烷基、(C2-C60)亚烯基、(C2-C60)亚炔基、(C1-C60)亚烷硫基(alkylenethio)、(C1-C60)亚烷氧基(alkyleneoxy)、(C6-C60)亚芳氧基(aryleneoxy)、(C6-C60)亚芳硫基(arylenethio)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未经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90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