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子除臭剂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9788.8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华 |
主分类号: | A61L9/012 | 分类号: | A61L9/012;A61L9/013;A61L9/014;A61L101/24;A61L101/28;A61L101/50;A61L10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5北京市宣武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 除臭剂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臭剂,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分子除臭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垃圾,生活废水,工业生产所产生的 臭气也不断的增加。不只是感官上给居民带来影响,同时还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 成极大的影响。
目前,国际国内普遍使用的除臭剂主要有:天然植物液除臭剂、生物除臭剂、 芳香除臭剂、高分子除臭剂、木炭渗出液除臭剂等几大类产品。其中,天然植物 液除臭剂、芳香除臭剂、木炭渗出液除臭剂属于覆盖性除臭剂,具体说就是没有 消除臭味,而是在臭味中添加香料来中和臭味,使之从感官上减少臭味的影响。 生物除臭剂是反应型除臭剂,原理是生物菌和除臭分子结合、反应以达到除臭效 果。高分子除臭剂是吸附降解型除臭剂,其原理是除臭剂依靠絮凝能力将除臭分 子吸附后,在利用除臭剂中的有效成分降解除臭分子以达到去除除臭的目的。
双介质高分子除臭剂属于高分子除臭剂类型的除臭剂。但是,目前使用的高 分子除臭剂中重要的除臭手段只是使用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效果虽然好,但是 并不能和所有的臭味分子结合,使得除臭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针对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除臭剂,是以聚合氯化铝为 主,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为辅的微凝胶瞬间除臭剂,除臭速度快,且能与臭味分子 稳定结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分子除臭剂,包括 重量份数分别如下的原料: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5~15 天然高分子混凝剂 5~10
消泡剂 1~5 抗菌剂 0.5~1.5
除菌剂 0.5~1.5。
优选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分别为: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5~10 天然高分子混凝剂 5~7
消泡剂 1~3 抗菌剂 0.5~1
除菌剂 0.5~1。
优选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分别为: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10 天然高分子混凝剂 7
消泡剂 3 抗菌剂 1
除菌剂 1。
优选的,所述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为聚氯化铝或聚氯化铝铁。
优选的,所述天然高分子混凝剂是选自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纤维素衍生物 絮凝剂、植物胶及其改性絮凝剂和甲壳素衍生物絮凝剂中的一种或两种。
一种如上所述高分子除臭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取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加入100份的水中,加入过程中不断搅拌,使其 不产生鱼眼状絮凝体为准;
(2)、取天然高分子混凝剂,加入100份的水中,加入过程中不断搅拌,使其 不产生鱼眼状絮凝体为准;
(3)、取消泡剂溶于50份水中,取5份其水溶液加入制成天然高分子混凝剂 溶液中,不断搅拌;
(4)、将步骤(1)和步骤(3)中得到的两种高分子混凝剂溶液混合起来,均匀混合 后待用;
(5)、将抗菌剂和除菌剂加入100份水中,溶解,取10份慢慢加入步骤(4)中 混合好的高分子混凝剂溶液中,即制得高分子除臭剂。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是将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溶液慢慢加入天然高分子混 凝剂溶液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高分子除臭剂是以聚合氯化铝为主,天然高分子絮 凝剂为辅的微凝胶瞬间除臭剂。双介质高分子除臭剂是一种分子量数以千万计的 超级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微胶体非常微小,所以在空气中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超 微凝胶是一种直链碳原子相连的阵列结构,数以百计的像纱一样的球形碳原子相 互联锁,形成一个又一个高分子聚合网。许多高分子聚合网和臭味分子的分子间 相互吸引,瞬间将臭味分子捕捉到有孔隙的高分子聚合网中。双介质高分子除臭 剂的特点之一就是瞬时消除臭味。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无机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的絮凝能力,对所有的臭味分子 都能实现瞬间吸附,使其除臭效果大大优于各类除臭剂,并且加工简单,成本便 宜,可以满足国内除臭液消费市场的大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华,未经王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97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