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多种能源的新型太阳能房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0258.5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9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胡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立国 |
主分类号: | B60K16/00 | 分类号: | B60K16/00;B60P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多种 能源 新型 太阳能 房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房车,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多种能源的新型太阳能房车。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居住方式主要为固定式,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工作及生活环境也经常发生变化,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走向另一个国家,旅行成为人们日常行为方式,目前交通虽然很方便,但离家居住只能是宾馆或旅店,既不舒适方便费用也很高,且有一定局限性(不做到随时随地居住)。房车(移动式房屋)将会改变人类的现有生活方式,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舒适和自由,且房车(移动式房屋)所用能源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型可再生能源,辅助能源为天然气或柴油,太阳能、风能具有清洁、安全、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都能方便收集,既节能又环保,发展房车,将会改变现有人类固定式居住方式,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节能环保,即能解决人类居住问题又可经常移动的利用多种能源的新型太阳能房车,其所需能源主要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辅助能源为天燃气或柴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多种能源的新型太阳能房车,它是由车体、风力发电机、天燃气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储气罐、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太阳能集热器、采暖系统、蓄电池、卫星接收装置、储水箱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采暖系统,车体顶部安装有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车体内安装的蓄电池,逆变器相连接。
本发明所用能源主要由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提供,车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装置、风力发电机,车内装有蓄电池、逆变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日常输出电力由蓄电池储存,直流用电设备直接使用,交流用电设备通过逆变器使用,阴雨天或电力不足时由天然气或柴油提供,洗浴、采暖由太阳能热水装置提供,厨房由天然气提供,饮用水由净水设备提供,生活用水由储水箱提供,空调系统由发动机提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节能环保,即解决了人类日常生活居住问题,还可以经常移动,且使用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既为人类节约了大量能源,又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方便,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体1,太阳能集热器2,太阳能电池板3,风力发电机4,蓄电池5,逆变器6,天然气发动机7,卫星接收装置8,储水箱9,蓄热器10,柴油发动机11,采暖系统12,天然气储气罐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凡在本发明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利用多种能源的新型太阳能房车,它是由车体1、风力发电机4、天燃气发动机7、柴油发动机11、天然气储气罐13、太阳能电池板3、太阳能集热器2、采暖系统12、蓄电池5、卫星接收装置8、储水箱9组成,车体1底部设置有采暖系统12,车体1顶部安装有风力发电机4、太阳能电池板3和太阳能集热器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4和太阳能电池板3分别与车体1内安装的蓄电池5、逆变器6相连接,本发明所用能源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3和风力发电机4提供,车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3、太阳能集热器2、风力发电机4,车体内装有蓄电池5、逆变器6,太阳能电池板3、风力发电机4日常输出电力由蓄电池5储存,直流用电设备直接使用,交流用电设备通过逆变器6使用,阴雨天或电力不足时由天然气或柴油提供,洗浴、采暖由太阳能热水装置提供,厨房由天然气提供,饮用水由净水设备提供,生活用水由储水箱9提供,空调系统由柴油发动机11提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立国,未经胡立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02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