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线复合木地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0268.9 | 申请日: | 200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3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鹏;金瑞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忠鹏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E04F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线 复合 木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面装饰用地板材料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尤其适用于地暖、抗变形能力佳的曲线复合木地板。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木地板因为美观、环保、耐用以及装饰效果佳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家庭或者办公场所等建筑物的地面装修。一方面,它采用的主要原料为中高密度纤维板,可采用速成材木材植被,有效的解决了木材生长周期长,且木材资源日益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其表面的装饰效果佳,可以设计出多种花色种类,满足不同人们的生活需要。随着目前供热方式朝能耗低、高效率的地暖发展,对地板的要求也越来要高。地暖均要求地板应当具有耐高温、不变形、合理化解因高温而产生胀力特性等性能,同时能够起到较佳的防凝水腐蚀的特点。
另外由于现有曲线木地板采用直插结构的卡榫和卡槽进行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板的潮胀干缩,使得多块地板之间容易发生分离直至变形拱起,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外力、抗高温性能佳的曲线复合木地板,其结构设计合理,具有高温下抗变形能力强,地板与地板之间的结合紧密,能够通过改变地板榫槽形状有效消除因高温产生的地板胀力问题,可适用于各种地暖取暖区域的地面装饰。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曲线复合木地板,包括一复合纤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复合木地板的长度方向的侧边为连续曲线结构,曲线复合木地板的边缘设置有卡榫和卡槽,所述长度方向的侧边设置的卡榫上设置有一凸出于侧壁的凸筋,相应的卡槽的一侧壁开设有与凸筋相配合的凹槽。
具体的讲,所述曲线复合木地板的两侧长度边缘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连续弧形曲线。
所述曲线的弧高为3~30mm。
所述曲线复合木地板的两侧长度边缘为连续的波浪形曲线。
所述曲线复合木地板的下端面设置一防水油漆层。
所述凸筋为一弧形的凸起,该凸起于所述卡榫的最外端延伸设置。
所述曲线复合木地板的复合纤维层为一高密度纤维板层,该高密度纤维板层的上端面依次设置印刷木纹纸层和氧化铝耐磨层。
所述曲线复合木地板的上端面边缘为弧形倒角结构。
该曲线复合木地板通过对其长度方向两侧边面进行曲线结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温差导致的地板横向热胀变形问题,通过该曲面结构形成的曲线沟槽,可在进行变形的同时不会产生较大的横向膨胀率,降低热膨胀变形。
该曲线复合木地板采用具有一凸出于侧壁的凸筋的卡榫,并采用相应与凸筋相配合的凹槽的卡槽,实现了地板与地板之间的紧密装配和扣合。当地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潮胀干缩时,由于地板与地板之间通过上述卡榫和卡槽形成为一结合紧密的整体,能够将潮胀干缩所产生的破坏力进行传递,极大的增强了地板的抗性变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曲线复合木地板的抗外力、抗高温性能佳,其结构设计合理,具有高温下抗变形能力强,地板与地板之间的结合紧密,能够通过改变地板榫槽形状有效消除因高温产生的地板胀力问题,可适用于各种地暖取暖区域的地面装饰。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曲线复合木地板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横截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曲线复合木地板具有一复合纤维层13形成的地板主体10,该复合纤维层13为高密度纤维板层,该高密度纤维板层的上端面依次设置印刷木纹纸层15和氧化铝耐磨层14。曲线复合木地板的下端面设置一防水油漆层。曲线复合木地板的长度方向边缘为曲面结构11,即曲线复合木地板的两测长度边缘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连续弧形曲线。曲线的高低点约为10mm。该曲线的弧高可根据复合木地板的规格进行适当增减。
曲线复合木地板的边缘设置有相互配合扣装的卡榫12和卡槽16,长度方向的侧边设置的卡榫上设置有一凸出于侧壁的凸筋,使卡榫的截面呈R型,相应的卡槽的一侧壁开设有与凸筋相配合的凹槽。曲线复合木地板的上端面的四边缘为弧形倒角结构,可以更加体现该复合木地板的曲线美观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忠鹏,未经李忠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0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