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漏电检测功能的电缆线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0348.4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4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叶祥发;戴勇;李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32 | 分类号: | H01B7/32;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朱世定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漏电 检测 功能 电缆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传导的导线,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漏电检测功能的电缆线。
背景技术
交流电缆线通常包括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火线、中性线和接地线的三根载流芯线,三根芯线外分别包有绝缘层彼此隔离,并在三根芯线外包有绝缘外皮,一般来说,载流芯线为铜制,绝缘层和外皮为橡胶或塑料等柔性绝缘材质制成。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绝缘层老化或机械损伤等原因,常会导致火线、中性线和接地线之间有漏电流产生。漏电流可以引发火灾和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需极力避免。为了检测和减少漏电流,现有技术采用了多种手段。最直接的是将完全由铜线编织成的覆盖率为85%或更高的金属网漏电流探测层,这是受现有的防静电屏蔽网的启示而转用过来的,但是这样密度的金属网成本过高,而降低金属网的密度则会导致漏电流检测效果不佳。
例如,申请号为CN200520063686.5,名为《一种屏蔽电缆》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屏蔽电缆,如图1所示,该电缆包括金属线芯A、绝缘层B、屏蔽网D及外层绝缘护套E,其中金属线芯A由相互绝缘的火线L,零线N和地线G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线芯的火线L、零线N的绝缘层B与屏蔽网D之间设有一层屏蔽薄膜C,线芯A、绝缘层B、屏蔽薄膜C、屏蔽网D、外层绝缘护套E由里向外依次设置。
为了减少高密度金属网的使用,申请号为CN200720149261.5,名为《一种利用金属箔探测漏电流的电源线》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金属箔探测漏电流的电源线,它由二根载流铜芯线、分别包裹在二根载流铜芯线外面的绝缘层和包裹在二根载流铜芯线最外面的最外层绝缘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两根载流铜芯线绝缘层的外面分别包裹有一层用于检测漏电流的金属箔;在金属箔的外面还包裹有一层稀疏的金属编制层(覆盖率2%)。其思路是将漏电检测分为两部分,先用较薄导电的金属箔包裹其中两根铜芯线绝缘层的外侧,然后再用稀疏的金属编制层包裹导电的金属箔,希望借此降低电源线的成本。
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利用金属箔作为漏电检测媒介在设计和制造上均有问题。使用金属箔是因其质薄从而节约材料,但是薄的金属箔性脆,易碎,大多数时候只能以平面状态摊开而不适合卷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是很难将单独的薄的金属箔包覆在芯线的绝缘层外,二是即便以很高的工艺成本将其包覆上以后,在使用中极易因线缆的弯曲折叠而使金属箔断裂。使用厚的金属层显然可以解决此问题,但是那样一来也就偏离了节约成本的初衷,且使得电缆线重量增加,还不如使用高密度金属丝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低成本高质量,制造方便的漏电检测方式和具有漏电检测功能的电缆线。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漏电检测功能的电缆线,包括三根载流芯线,每根载流芯线外分别包覆有绝缘层,在所述电缆线的最外层包覆有绝缘外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根载流芯线中的至少一根的绝缘层之外还包覆有漏电检测层,所述漏电检测层由金属丝网和其外侧叠压的单面导电膜构成,所述单面导电膜为由一介质绝缘层和一薄膜导电层构成,所述薄膜导电层和金属丝网与载流芯线外的绝缘层紧密接触。
优选地,所述三根载流芯线中有两根的绝缘层之外还分别包覆有漏电检测层,所述两根包覆有漏电检测层的载流芯线分别用以连接电源的火线和中性线。
其中,所述介质绝缘层为聚酯薄膜或绝缘纸等。所述薄膜导电层为非金属导体或金属导体。
其中,所述金属丝网的覆盖率为10%以上。所述金属丝网的材质可为铜或铝或铁。
其中,所述绝缘外皮和包覆所述载流芯线的最外层的漏电检测层或绝缘层之间填有绝缘填充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可靠,检测稳定性高,从而可确保电器产品的安全运行。并且本发明的电缆线制造简单,能显着降低漏电流检测导线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电缆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缆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载流芯线;2-绝缘层;3-金属丝网;4-薄膜导电层;5-介质绝缘层;6-填充物;7-绝缘外皮;G-接地线;L-火线;N-中性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0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