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Pv6报文的转发方法、设备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0350.1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7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鉴;倪辉;秦浩;郭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 健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pv6 报文 转发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Pv6报文的转发方法、设备和 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成为了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然而,随着网络终端的快速普及和全IP(ALL IP)网络融合的演进趋势,IPv4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越不容忽视。
例如,越来越多的网络设备进入互联网(Internet),需要为其分配IP地址 以进行通信,这样会逐步耗尽IPv4所能提供的IP地址,导致地址匮乏。统计数 据显示约在2012年IPv4地址池中的可分配地址将被用尽。作为替代现行IPv4 的IPv6已经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标准,采用IPv6地址来解决地址匮乏 问题是目前业界唯一可行的选择方案。
然而,IPv4仍然很好地支撑着互联网,全面升级到IPv6需要很大的成本, 并且,由于IPv4网络设备采用了很多的优化和改进措施,尤其是在骨干网络中, 对路由协议和路由的下发过程都有专门的措施,例如用于IPv4的双向转发检测 (BFD)技术,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的下一跳分离 规则等。但是这些方方面面的改进和优化目前并没有在IPv6网络设备中体现。 由于这些改进和优化包含了非常多的软硬件开发工作,因而在一定阶段内,IPv6 的性能很难达到目前IPv4当前的性能。
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为双栈方案,该方案中IPv6 是独立于IPv4的网络,采用IPv6的路由协议形成IPv6转发表,以进行IPv6报 文的转发。
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为边缘双栈方案,该方案 中边缘网络采用IPv4和IPv6双栈,核心网络采用单栈,IPv6使用隧道方式穿越 核心网络,该隧道可以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隧道或是softwire隧道。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双栈方案中,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都需要同时支持IPv4和IPv6,大大增 加了网络演进的复杂度,以及网络维护的难度,导致网络性能的降低。例如, 一方面,相邻的两个BGP对等体(PEER)需要建立和维护两个BGP邻接关系, 一个是IPv4,另一个是IPv6。另一方面,IGP协议也需要分别运行IPv4和IPv6。
在边缘双栈方案中,边缘业务报文必须进行MPLS封装或者softwire封装, 其中,进行MPLS封装时要求网络支持MPLS,许多网络不能满足这个功能; 而进行softwire封装时,由于技术的限制,性能下降非常严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v6报文的转 发方法、设备和系统,能够基于单独的IPv4网络,实现IPv6报文的转发,对网 络要求低,网络性能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v6报文的转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IPv4网络的骨干网上,以IPv6报文的前缀查找IPv6前缀和下一跳信息 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下一跳信息,其中,所述下一跳信息属于IPv4信息;
根据所述下一跳信息将所述IPv6报文在所述骨干网上进行转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路由信息获知单元,用于在IPv4网络的骨干网上,以IPv6报文的前缀查 找IPv6前缀和下一跳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下一跳信息,其中,所述下一跳 信息属于IPv4地址;
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获知单元获得的下一跳信息,将所述IPv6 报文在所述骨干网上进行转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IPv4网络的骨干网上实现IPv6报文 的转发,由于存在地址匮乏问题的是边缘网络中的大量终端设备,而骨干网中 的网络设备数量有限,所需的IP地址也有限,只要在IPv4网络的骨干网中实现 了IPv6报文的转发,就能够解决现有IPv4网络中的地址匮乏问题,实现IPv4 网络向IPv6网络的成功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0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