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头连接器、接头端子、具有接头连接器的线束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0510.2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3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一尾敏文;辻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13/02;H01R31/08;H01R13/46;H01R43/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林月俊;安 翔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连接器 端子 具有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短接多个端子的接头连接器、接头端子、具有接 头连接器的线束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公开号为2007-184188的未审专利中公开的连接器 已经作为传统已知的接头连接器的例子。
该接头连接器配备有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能够容纳配合端子的 多个空腔,以及接头端子,其中的多个端子部以规定间隔从带状基部 突出。
接头端子以使得端子部从连接器壳体的前壁部突出到空腔中的姿 势被保持在连接器壳体中。多个压入配合部在该接头端子的后侧(与 端子部相的一侧)突出,并且被压入配合到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部中, 从而将接头端子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中。
然而,由于连接器壳体的前壁部需要具有用于以上述构造压入配 合接头端子的压入配合部的压入配合余量,所以存在难以使连接器小 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允许使接头连接器 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而解决该目的。本发明的优 选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头连接器,其包括:
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配合端子的多个空腔,
至少一个接头端子,其中的多个端子部以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 定的)间隔从带状基部突出,
其中:
在连接器壳体的基本上与空腔对应的部分中形成与空腔连通的端 子部插入口,
以端子部在先而将接头端子沿着安装方向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 并且
带状基部形成有位于端子部之间或者相对其偏置的一个或更多个 接合孔,并且
能够与一个或更多个相应的接合孔接合的一个或更多个接合突起 从连接器壳体突出。
根据这种结构,将接头端子沿着安装方向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 同时特别使弹性壁弹性变形。当接头端子安装在基本正确的位置时, 弹性壁可以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从而使相应的接合突起与端子接合。 由于这样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接合突起和一个或更多个接合孔的接合而 将接头端子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中,所以连接器壳体不需要传统的压入 配合部,并且可以使接头连接器小型化很多。此外,由于接合孔位于 端子部之间或者相对其偏置,即在安装接头端子时将连接器壳体的接 合突起定位在用于端子部的通路之间,所以当接头端子至少部分地插 入时,可以防止端子部与接合突起的滑动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能够与接合孔接合的接合突起从与 连接器壳体的左和右侧壁部连续的弹性壁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接头连接器,其包 括:
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能够容纳配合端子的多个空腔,
接头端子,其中的多个端子部以规定间隔从带状基部突出,
其中:
在连接器壳体的空腔前面的部分中形成与空腔连通的端子部插入 口,
以端子部在先而将接头端子从前面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并且
带状基部形成有位于端子部之间的接合孔,并且
能够与接合孔接合的接合突起从与连接器壳体的左和右侧壁部连 续的弹性壁突出。
根据这种结构,将接头端子从前面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同时使 弹性壁弹性变形。当接头端子安装在正确位置时,弹性壁弹性恢复, 从而使接合突起与端子接合。由于这样通过接合突起和接合孔的接合 而将接头端子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中,所以连接器壳体不需要传统的压 入配合部,并且可以使接头连接器小型化很多。此外,由于接合孔位 于端子部之间,即在安装接头端子时将连接器壳体的接合突起定位在 用于端子部的通路之间,所以当接头端子插入时,可以防止端子部与 接合突起的滑动接触。
可以通过压力加工导电(优选地金属)板制造接头端子,并且接 合孔可以是在压力加工过程中用于馈送导电(金属)板的馈送孔。此 时,在除馈送孔之外形成接合孔的情况下,需要较大的导电(金属) 板并且形成接合孔的加工是单独必需的。然而,由于将馈送孔用作接 合孔,所以不需要单独的接合孔,并且因此可以防止材料的增加和加 工劳动的增加。
可以隔着用于允许弹性壁的弹性变形的间隙而在弹性壁的基本上 与接合突起相反的一侧上设置覆盖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05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光、油、离并网型电源分布式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用于炎症治疗的哌啶酮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