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注入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70702.3 申请日: 2009-09-03
公开(公告)号: CN101672401A 公开(公告)日: 2010-03-17
发明(设计)人: 文炳喆 申请(专利权)人: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F16L37/28 分类号: F16L37/28;G01M3/02
代理公司: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韩明星;金玉兰
地址: 韩国*** 国省代码: 韩国;KR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气体 注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注入器,尤其涉及能够将氦气或氮气等气体容易地 注入到如制冷循环系统中的热交换器一样通过管道构成的气体注入对象物的 气体注入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在冰箱或空调中将冷却装置作为制冷循环系统使用。

制冷循环系统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以及蒸发器形成闭式回路。 其中,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器将从压缩机接 收的制冷剂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的液 态制冷剂在经过所述膨胀装置的过程中节流膨胀(Throtting Expansion)而转 换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而蒸发器对经过膨胀装置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 冷剂进行蒸发之后使其转换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

因此,在制冷循环系统中循环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被冷凝的同时向周围 排放热量,而在蒸发器中蒸发的同时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冰箱储藏室的空 气或设有空调机的周边的室内空气与这种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的同时转换为冷 气。

在此,蒸发器和冷凝器形成热交换器,而这种热交换器包含用一般的制 冷剂管形成的管道和用于增大管道的热交换面积的热交换翅片。

另外,制冷循环系统是通过逐个制造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以 及热交换器之后相互之间通过制冷剂管连接成闭式回路,然后在其内部注入 制冷剂而构成的。然而,为了提高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却效果和防止制冷循环 系统的性能低下,不能在制冷循环系统内部流入有空气。那是因为,如果在 制冷循环系统中流入了空气,则制冷剂难以冷凝和气化,并由此压缩机超负 荷运转,从而缩短压缩机的寿命。

尤其,对于所述热交换器,当作为一种产品流通时,由于水分而有可能 内部被氧化,因此制造完这种热交换器之后通过对热交换器内部充填氦气来 检查是否漏气,而且被确认是否漏气的热交换器为了防止氧化,在其内部再 次充填氮气,并在此状态下流通于市场中。

此时,为了使热交换器能够维持充填有氮气的状态,构成热交换器的管 道的端部通过焊接等作业来进行密封。但是,当热交换器构成制冷循环系统 时,需要再次去掉通过如上焊接等作业而被密封的所述管道的端部,因此存 在不仅作业困难,而且还消耗材料的问题。

因此,最近开发着一种技术,即对热交换器的管道端部套住橡胶材质的 密封罩,并利用针注射器状的气体注入器来对热交换器注入氦气或氮气,其 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216472号公开。

但是,当利用这种注射器状的气体注入器来注入气体时,由于气体注入 时注入到热交换器的气体的压力,而存在气体注入器从热交换器的管道脱离 的隐患,因此作业者必须在气体注入作业期间一直牢固地抓持气体注入器和 管道,所以操作起来非常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氦气或氮 气等气体容易地注入到如制冷循环系统中的热交换器一样通过管道构成的气 体注入对象物的气体注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注入器可通过用橡胶材质的密封 罩密封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的热交换器的管道端部注入气体,所述气体注入器 包含:气体注入针,以用于扎入到所述密封罩而向所述热交换器内部注入气 体;防止脱离单元,以用于防止处于扎入到所述密封罩的状态的所述气体注 入针从所述密封罩脱离。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注入器还包含固定所述气体注入针的入口侧端 部且具有将所述气体引导至所述气体注入针的引导通道的主体,所述防止脱 离单元包含铰链结合于所述主体两侧的一对防止脱离部件,且所述防止脱离 单元呈钳子状。

并且,所述密封罩内侧的所述管道形成挂接台,所述一对防止脱离部件 相互对称,所述防止脱离部件包含铰链结合于所述主体的铰链部和设置于所 述铰链部一侧以用于挂接在所述挂接台而被支撑的挂接部,所述防止脱离单 元包含弹性部件,以用于将所述各防止脱离部件的挂接部侧沿相接触的方向 弹性支撑。

并且,所述挂接部包含:沿着所述管道的长度方向朝所述气体注入针一 侧设置的侧面盖部,以用于盖住所述密封罩和所述挂接台的一侧;从所述侧 面盖部的末端朝所述气体注入针侧折曲延伸的折曲延伸部,以用于挂接在所 述挂接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07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