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屏蔽功能的连接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1036.5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7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土田雅裕;泽井隆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52 | 分类号: | H01R13/652;H01R13/65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晓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屏蔽 功能 连接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具有屏蔽功能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传输信号的高速化进展很快,随着信号的高速化,噪声的问题也变得很重要。尤其是在高频信号的传输方面,噪声会是重要的问题。而所开发出的已有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08-147020号公报所揭示的,是要用来解决如何提高连接器对于电磁波干扰或静电的屏蔽性的问题。在该已有装置中,是多个排列的端子的一部分保持与平常的端子大致相同的形状,但不是作为信号端子,而是作为接地端子使用,来提高屏蔽性。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1470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在该已有构造中,对于各信号端子无法充分确保屏蔽性能。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该已有技术的问题,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要提高各信号端子的屏蔽性,以适合传输高频信号。
本发明是由可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所构成的成对的连接器装置,上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壳体、配置于上述第一壳体上的互为相邻的多个第一信号端子、以及将上述第一壳体的外部予以覆盖的第一罩壳;上述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壳体、配置于上述第二壳体上的互为相邻的多个第二信号端子、以及将上述第二壳体的外部予以覆盖的第二罩壳,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上述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分别与上述对应的多个第二信号端子接触,上述第二壳体具有将上述互为相邻的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彼此予以分隔的接地端子。
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上,上述第二壳体又具有将上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的两侧予以分隔的两个接地端子。
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上,上述第一壳体又具有将上述互为相邻的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彼此予以分隔的狭缝部,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上述接地端子进入到上述狭缝部,将上述互为相邻的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彼此分隔。
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上,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上述接地端子将上述多个第一信号端子的两侧予以分隔。
上述接地端子形成为板状,上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当与上述第一连接器嵌合时使设置有上述第一信号端子的凸部插入的凹部,上述板状的接地端子朝上述凹部侧突出,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上述接地端子进入上述狭缝部,从而将上述互为相邻的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彼此予以分隔。
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上,上述第二罩壳将上述第二壳体的侧部予以覆盖。
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上,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上述第一罩壳将上述第二壳体的上部予以覆盖。
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上,上述接地端子与上述第二罩壳电连接。
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上,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上述第一罩壳与上述第二罩壳可互相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本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嵌合后的状态的本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插头连接器的底侧立体图。
图4是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及其整体立体图。
图6是嵌合前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线剖面。
图8是图6的B-B线剖面。
图9是图6的C-C线剖面。
图10是图6的D-D线剖面。
图11是其它实施方式的显示图,是对应于图8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连接器装置
11:基板
20:插头连接器
21:插头壳体
22:插头罩壳
23:插头信号端子
24:同轴电缆
30:狭缝部
37:凸部
38:嵌合凹部
60:插座连接器
61:插座壳体
62:插座罩壳
63:插座信号端子
64:接地端子
70: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适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
在图1、图2显示了本装置1的整体立体图。本装置1是由可互相嵌合的插头连接器(第一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第二连接器)60成对构成。图1是显示这些连接器嵌合之前的状态,图2是显示将这些连接器嵌合之后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插头连接器20连接于同轴电缆24,将插座连接器60设置于基板11,但并不一定限制于这种使用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濑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广濑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10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