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震控制建筑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71347.1 申请日: 2009-08-27
公开(公告)号: CN101994352A 公开(公告)日: 2011-03-30
发明(设计)人: 尹衍樑 申请(专利权)人: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4B1/98 分类号: E04B1/98
代理公司: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代理人: 万学堂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控制 建筑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关于一种微震控制建筑系统;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以消除或降低环境微震动的微震控制建筑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设置在建筑物上或机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阻尼器,会因为使用的方式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基本型态。其中用于房门、家具、柜子等建筑结构上的减震器,通常包含一个具有一个安装信道的外管单元、一个可相对外管单元往复轴向滑移地设置在安装信道中的活塞,以及一个与活塞连动地结合的活塞杆。当门板关闭时,活塞杆与活塞相对外管单元滑移并驱动外管单元内部的液体流动,藉由减震器的设计,使建筑结构先以较快的速度闭合,并在建筑结构将要完全闭合时,让建筑结构以较慢的速度闭合以达到微震控制的作用。

虽然市面上已有许多不同形态及功能的减震器,但却无消除约3赫兹微震动的减震器。有鉴于此,本发明是为了改善并提供解决上述微震动的发明,深思研究并配合学术理论的运作,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微震动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震控制建筑系统,藉本发明的微震控制建筑系统,以消除环境所传递的微震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震控制建筑系统,供设置精密实验仪器之用。

本发明的微震控制建筑系统包含外部建筑体、内部建筑体及缓冲单元。外部建筑体包含反作用力面,内部建筑体则容置于外部建筑体内。缓冲单元设置于内部建筑体与反作用力面之间,其中缓冲单元自反作用力面接收反作用力以支撑内部建筑体,并吸收自外部建筑体传递的微震动。此外,缓冲单元接收的反作用力,可用以抵销垂直方向的外力所造成的微震动。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消除环境所传递的围震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微震控制机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显示微震控制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显示微震控制机构的变化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显示微震控制机构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显示微震控制建筑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显示微震控制建筑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显示下部混凝土结构变化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显示下部混凝土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9显示微震控制建筑实施例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微震控制建筑系统

2内部建筑体

211容置槽

2111槽壁

22底面

23侧壁

24基座

25下部混凝土结构

3外部建筑体

3211舱体

3212气舱

33墩柱

331缓冲垫

332底面

333顶面

34浮板

35反作用力面

371逆止阀

3911第一舱箱

3912第二舱箱

4缓冲单元

41气垫

42气垫柱

61第一斥力单元

61’磁条

62第二斥力单元

62’磁铁

70索状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微震控制建筑系统1包含内部建筑体2、外部建筑体3及缓冲单元4。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外部建筑体3内包含反作用力面35,反作用力面35为反作用力的提供面,具体来说,是一种虚拟的表面,此表面的位置会随需要反作用力支撑的标的物位置不同而不同,也因此在不同实施例中,反作用力面35的位置会略有差异。缓冲单元4设置于内部建筑体2与反作用力面35之间,具体而言,缓冲单元4为气垫41,气垫41受到气垫柱支撑,而此时气垫柱相当于气垫41的延伸,故缓冲单元4则包含气垫41及气垫柱,也因此反作用力面35的位置处于气垫41及气垫柱之下,气垫41较佳为O型气囊,然而也可依据不同实施例及设计方式调整气垫41的形状及结构,具体来说,气垫41也可包含支撑架及其它气垫零件,气垫41内部的气压约10~1bar左右,也可堆叠数个气垫41来调整反作用力。如图1所示,气垫41为双层,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气垫41的层数并不以此为限。在此实施例中,气垫41是藉由气体密度及气垫张力产生反作用力以支撑内部建筑体2,进而吸收外部建筑体3传递的微震动,具体来说,本发明可藉由调控气垫41的充气量,而来吸收垂直方向外力所造成的微震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内部建筑体2可为实验室、贵重仪器置放处、手术室、半导体制程中心等需要避免约3至100赫兹微震动的建筑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1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