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包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用户标识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1839.0 | 申请日: | 200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4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姚春波;黄兵;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L29/06;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田红娟;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包 传输 方法 通信 设备 用户 标识 分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用户标识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因特网使用的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编址,其特点是,IP地址是定长的,IPv4是32位的。由于IPv4地址空间只有30多亿个,且分配严重不均,美国等发达国家分配较多,而发展中国家分配较少,导致网络发展迅速的国家如中国,由于分配的地址很少,而用户发展迅速,预计2010年地址会耗尽。IPv4空间小,还间接影响到核心路由器的路由表规模,进而影响到IP网络的稳定性。
最初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ID与其对应。IP地址根据网络ID的不同分为5种类型,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
1.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01111110 11111111 111111111111111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677214个主机。
2.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128.1.0.1-191.255.255.254(二进制表示为:10000000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1-10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0)。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4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5534主机。
3.C类IP地址
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192.0.1.1-223.255.255.254(二进制表示为:1100000 000000000 00000001 00000001-11011111 11111111 1111111011111110)。C类网络可达209715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4.D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Multicast)。
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111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地址范围224.0.0.1-239.255.255.254
5.E类IP地址
以“1111”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E类地址保留,仅作实验和开发用。
全零(“0.0.0.0”)地址指任意网络。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上述的地址分配方法,与当前运营商的需求并不非常吻合。尤其对于发展最为迅猛的移动运营商来说,上述地址分类方法不能满足其实际需求。出于管理的需要,运营商一般按照地域进行管理,一个区域由一个或者多个城市组成。在每个区域内,移动运营商通过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网关管理终端用户,一个移动网关典型地需要管理10万左右的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用户标识分配方法,以根据用户标识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源地址及目的地址,所述源地址及目的地址采用用户标识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18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