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装置和形成其一部分的声音导管,以及声音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1869.1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4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泷川宗一;松原吉胜;出向常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00;H04R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源;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装置 形成 其一 部分 声音 导管 以及 产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不离开用户的情 况下允许用户听到环境声音或者人的声音的耳机,一种形成耳机装置 一部分的声音导管和一种配备有该耳机的声音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已知耳机装置的各种模型。耳机装置的一种模型称为插入 式耳机装置。当用户希望听到由音频信号转换而来的声音时,他们将 插入式耳机装置插入他们的外耳道。插入式耳机装置包括插入耳垫、 音频信号-声音转换器和电缆。插入耳垫形成有小孔,且这些小孔向 插入耳垫的内腔及其外部开放。将音频信号-声音转换器连接到插入 耳垫,且电缆连接于音频信号-声音转换器与音频信号源(如助听器、 电话接收机或声音复制装置)之间。声音通过插入耳垫的内腔传播并 通过小孔辐射。
当用户希望通过插入式耳机装置听音乐、新闻等时,他或她将 插入耳垫插入到他或她的外耳道。接着,插入耳垫紧贴外耳道,且小 孔通过外耳道指向耳鼓膜。用户打开音频信号源。接着,音频信号源 将音频信号提供给音频信号-声音转换器,且音频信号通过音频信号- 声音转换器转换为声音。声音通过插入耳垫的内腔并通过小孔进入外 耳道。声音通过外耳道中的空气传播,并引起耳鼓膜的振动。提供给 用户的耳机的另一种模型是头戴式耳机的形式。
当用户戴上耳机装置时,很难听到环境声音,因为插入耳垫紧 贴在用户的外耳道中。即使另一个人试图与用户交谈,用户都不能立 即注意到试图与他或她交谈的人。这对他或她是不方便的。
早期公开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No.Hei 3-117995提出一种对策。 已有技术的插入式耳机装置是插入外耳道的类型。已有技术的插入式 耳机装置的插入耳垫不仅形成有指向耳鼓膜的小孔,而且还在音频信 号-声音转换器的后面形成有额外的小孔。当用户将插入耳垫插入到 外耳道中时,类似于标准已有技术的插入式耳机装置的是小孔指向耳 鼓膜,而额外的小孔则指向环境。在插入耳垫的内部提供一个滑动片, 且该滑动片在额外的小孔朝内腔开放的插入耳垫的内表面上滑动。由 于这个原因,使用滑动片可使额外的小孔闭合,且允许内腔向插入耳 垫的外部开放。从滑动片伸出小把手到插入耳垫的外面,以使用户可 以用他的或她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该小把手来移动滑动片。
当用户正在通过已有技术的插入式耳机装置听声音时,他或她 用滑动片关闭额外的小孔,且环境声音很难透入外耳道。当用户希望 听到环境声音时,他或她用他的或她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小把手,并使 滑动片在插入耳垫的内表面上以打开额外的小孔的方向滑动。接着, 环境声音通过额外的小孔、内腔和小孔进入外耳道。因此,用户可在 不用摘下已有技术耳机装置的情况下听到环境声音。
但是,已有技术的耳机装置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已有技 术的插入式耳机装置容易掉落。详细地,已有技术的插入式耳机装置 仅仅凭借与限定外耳道的皮肤间的摩擦力在外耳道中保持稳定的姿 态。当用户用他的或她的拇指和食指移动滑动片时,用户常常无意中 推或拉小把手,并使已有技术的插入式耳机装置在外耳道中倾斜。结 果,部分地抵消了对外耳的摩擦力,且减小了的摩擦力不能使已有技 术的插入式耳机装置在外耳道中保持稳定。这导致已有技术的插入式 耳机装置从外耳道掉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装置,该耳机装置允 许用户听到环境声音而不会无意中从外耳掉落。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形成耳机装置的一部分的 声音导管。
本发明的再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声音产生装置,该声音产 生装置配备有耳机装置。
本发明的发明人考虑了已有技术的耳机装置的固有问题,并注 意到把手是固接到滑动片的,而滑动片机械地耦合到插入耳垫。本发 明的发明人考虑在用于外部声音传播路径的切换装置与用于该切换 装置的控制器之间使用电耦合器。
控制器与切换装置之间的信号不需要固接。软电缆或无线信道 可用于电耦合器,以使控制器上的操作不引起插入耳垫的任何运动。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使用具有致动器的电耦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1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源冷却超轻便个人计算机的蒸发冷却
- 下一篇:质谱分析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