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妊娠黄褐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2469.2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0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大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634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妊娠 黄褐斑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祖国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妊娠黄褐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黄褐斑,有部分人称“肝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男女都会发生,但以女性患者居多。黄褐斑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生理反应引起的,也有非生理性原因产生的。妊娠妇女的黄褐斑属生理反应性范畴。据日、美等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妊娠妇女常于怀孕第2-5个月开始出现黄褐斑。这是因为妊娠后体内孕激素水平上升之缘故,因为雌激素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体,而孕激素则促使了黑素体的转移和扩散。
中医对黄褐斑早有认识,本病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引起,当肝郁气滞血瘀,或肾虚精血不足,或脾虚痰湿凝聚致气血失和、颜面失荣而造成。科研人员尚发现,黄褐斑与日光照射也有一定的关系。面部是曝光部位,故在夏季日晒后,本病常易诱发或加重。目前并无专门针对妊娠黄褐斑的药物。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妊娠黄褐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药物治疗效果好,无副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妊娠黄褐斑的药物,其有效成分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6-15 白术6-15 白芷6-15 白蔹6-15 白芨6-15 红花6-15。
进一步,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白附子9-12 白术9-12 白芷9-12 白蔹9-12 白芨9-12 红花9-12。
所述的药物可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外用剂型,本发明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按重量比例取各原料后共研为末,用蛋清或凡士林膏调匀即得。蛋清和凡士林膏的量以能将药物粉末涂抹于患处不流淌且可附着于皮肤表面为宜。
本发明方剂中,白附子,辛,温,有毒;归胃、肝经;祛风痰,解毒散结止痛。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白蔹,苦,微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白芨,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润肤止痒,祛风燥湿,解毒散结,去斑驻颜之功效。
使用方法为外用,每日一次涂布,一次15-20min,一个月为一疗程。但皮肤破损者禁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中药配伍合理,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在100人中进行了临床使用,显效者75人,好转者10人,无效15人;治疗有效率为80%以上。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治疗妊娠黄褐斑的药物,其原料重量组成如下(单位:g)
白附子6 白术6 白芷6 白蔹6 白芨6 红花6。
取各原料后共研为末,用蛋清调匀即得。
实施例2
治疗妊娠黄褐斑的药物,其原料重量组成如下(单位:g)
白附子15 白术15 白芷10 白蔹15 白芨15 红花12。
取各原料后共研为末,用蛋清调匀即得。
实施例3
治疗妊娠黄褐斑的药物,其原料重量组成如下(单位:g)
白附子9 白术12 白芷12 白蔹9 白芨12 红花10。
取各原料后共研为末,用凡士林膏调匀即得。
实施例4
治疗妊娠黄褐斑的药物,其原料重量组成如下(单位:g)
白附子12 白术10 白芷15 白蔹9 白芨10 红花15。
取各原料后共研为末,用凡士林膏调匀即得。
实施例5
治疗妊娠黄褐斑的药物,其原料重量组成如下(单位:g)
白附子10 白术9 白芷9 白蔹12 白芨9 红花9。
取各原料后共研为末,用凡士林膏调匀即得。
典型病例
病例1
李某,女,28岁,自述妊娠后面部出现黑斑,以两颧骨部最为明显。分娩两月后来此治疗。诊断为妊娠黄褐斑,用上方药外用,两月后面部黑斑消失,未再复发。
病例2
王某,女,30岁,妊娠4个月后面部出现黑斑。分娩后来此治疗,诊断为妊娠黄褐斑,用上方药外用,1个月后面部黑斑消失,未再复发。
病例3
李某,女,24岁,妊娠3个月后面部出现黑斑。后来此治疗,诊断为妊娠黄褐斑,用上方药外用,1个月后面部黑斑消失,未再复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大红,未经周大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24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LED照明装置
- 下一篇:中药制剂中黄芪的质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