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梯度温差与人造旋风综合发电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3004.9 | 申请日: | 200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3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梁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和平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0;F03D3/06;F03D7/06;F03D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 梯度 温差 人造 旋风 综合 发电 装置 | ||
1.一种大气梯度温差与人造旋风综合发电的装置,包括:沿高山(4)搭建用于获取大气梯度温差和大气梯度压差的大口径通风管道(2),建设于高山顶部的人造旋风的装置(1)——旋风塔、风能动力机、旋风机、风电输入系统(24),建设于高山脚下的风机道(41)、聚风仓(42)、回风墙(49),以及齿轮自动调节装置(37、38)、风量自动调节闸门(39),其特征在于,旋风塔底外壁(17)与大口径通风管道高端管壁连接(19),大口径通风管道低端管壁与风机道管壁连接(39),风机道入口(46)与聚风仓连接,回风墙(49)建于聚风仓两侧,齿轮自动调节装置在旋风塔顶盖部,风量自动调节闸门位于风机道(41)与大口径通风管道接口处(39),发电机组(50)安装于风机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梯度温差与人造旋风综合发电的装置,其特征是,旋风塔由塔壁(16)及其所形成的空间、塔底(17、18)、排风窗及支架(22)、塔顶盖(21)、塔顶棚及其支架(20)组成,塔壁可用钢筋混凝土或砖块建造,要求塔内壁光滑、耐磨,旋风塔垂直高度要求20m以上,塔腔直径应3倍以上于大口径通风管道(2)内径,塔底呈锥体状或喇叭口状,塔底分为外壁(17)与内壁(18)两层,外壁用钢筋混凝土或塑料制造,底端与大口径通风管道连通(19),外壁与内壁之间形成一锥形空间(17、18),内壁为长条空格状,由数块导流片组成(18),导流片呈螺旋状排列(25),在北半球,螺旋导流片逆时针向倾斜45°(南半球则相反),排风窗(22)位于旋风塔中、上部,由窗架和窗门组成,窗架由支架(22)、外圈(26)、内圈(27)组成,起安装窗门和负重塔顶的作用,窗架用高强度金属或钢筋水泥制造,窗门由转轴(28)和门板(29)组成,门板可用玻璃钢制造,窗门转轴用钢条制作并安装于窗架内圈(27),窗门为逆时针倾向(29),转动灵活,以保证旋风塔内逆时针旋风顺利排出,同时,对于外界横向风力具有阻挡作用,塔顶盖(21)为旋风塔顶部的结构,起固定、承载机械的作用和遮挡冰雹雨雪的作用,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或钢板制造,顶棚建于旋风塔顶盖表面,由支柱、防雨装置和避雷装置组成(20),选用适合的建筑材料制作,顶棚无壁,便于横向风力驱动风能动力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梯度温差与人造旋风综合发电的装置,其特征是,风能动力机由主轴(5)、连杆(6)、叶片(7)、轴承支架(8)、齿轮(9)组成,其外形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相似,主轴(5)用钢质材料制造,由轴承支架(8)支撑、固定,末端悬空并安装齿轮(9),主轴中上部安装叶片连杆(6),连杆(6)是连接主轴与叶片的结构,用钢材制造,其中心端与主轴(5)固定,外周端连接叶片(7),叶片(7)用塑料玻璃钢制造,其横断面呈弧形,凹面为迎风面,凸面为背风面,在北半球,制造上升气流时,凸面安装为顺时针向倾斜(南半球则相反),当横向风力驱动叶轮顺时针旋转时,通过与主轴末端齿轮扣合的旋风机齿轮带动旋风机逆时针旋转,从而产生上升气旋,风能动力机齿轮(9)用钢材制造,固定于主轴末端并置于齿轮箱内,用以驱动旋风机,轴承支架(8)为风能动力机的稳定、支撑装置,支架中央安装2到3组轴承固定支撑主轴,支架底部固定于旋风塔顶盖(21)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梯度温差与人造旋风综合发电的装置,其特征是,旋风机由主轴(11)、叶轮臂(12)、旋风叶片(13)、旋风机齿轮(10)、承载轴承(14)及抬担(15)组成,主轴用钢材制造,上端安装齿轮(10),中段安装叶轮臂(12),下端连接承载轴承(14),并将承载轴承固定于抬担(15)中央,一根旋风机主轴可以安装多组旋风机叶轮,叶轮臂(12)用钢材制造,中央与主轴固定,为支撑、固定旋风叶片的结构,旋风机叶片(13)可用塑料玻璃钢制造,与叶轮臂固定,旋风叶片呈长瓦状(30),横断面为弧形呈新月状(31),凸面纵向为直线(32),凹面纵向呈机翼形(33),安装旋风叶片时,其前端向内旋转40°左右(34),前端向下倾斜30°左右(35),水平面外侧向外下倾向30°左右(36),由于这样的结构与装置,一旦旋风机旋转,在其综合动力的作用下,旋风塔内的气流会更快地向上、向外排出,以增强旋风中心负压和对通风管道内气流的抽拔作用,旋风机叶轮直径不得超过旋风塔内径的1/3,抬担(15)为承载旋风机的结构,用钢梁制造,可以为“一”字形抬担,亦可以为“十”形抬担,根据旋风机的重量及旋风塔的直径不同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和平,未经梁和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30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工程用固定卡具
- 下一篇:可控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