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振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3712.2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2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全荣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3/18 | 分类号: | H02K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振动器 | ||
相关申请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9年5月4日提交的题为“线性振动器”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9-0038908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振动器。
背景技术
通常,便携式电子装置(诸如移动电话、游戏机、移动信息终端等)具有各种振动产生单元,以防止来自电子装置的噪音干扰他人。具体地,这样一种振动产生单元安装于便携式电话中,并用作静音信号接收指示单元。近来,顺应提供纤巧型便携式电话的潮流,对安装于便携式电话中的振动产生单元提出了减小尺寸并且增强功能的要求。
当前,振动产生单元(其作为用在诸如便携式电话等通讯装置中的多种信号接收指示器中的一种)通过利用产生电磁力的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振动。也就是说,振动产生单元被用作便携式电话中的静音信号接收指示器。
同时,根据传统技术,通过使一个带偏心重块的转子旋转而产生机械振动的方法已成为操作振动产生单元的方法的典型实例。转子的旋转通过换向器或电刷马达结构而实现,所述换向器或电刷马达结构通过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接触点变换电流方向(commutatecurrent)并在之后将电流供应至转子的线圈。
但是,在具有该结构的振动产生单元中,当电刷穿过换向器片之间的空隙时,就会造成机械摩擦、电火花或磨损,这样就产生诸如黑粉的杂质,从而缩短了振动产生单元的寿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产生可靠线性振动的线性振动器。
图1是根据传统技术的线性振动器的截面图。
如图1中所示,根据传统技术的线性振动器10包括壳体20、支架30、振动单元40和弹簧件50。壳体20中限定有空间。支架30上支撑有线圈32,其利用施加至线圈32的电流形成磁场。支架30上设置有减振件34。振动单元40包括:轭(yoke)42,该轭中具有中空空间并在其一端封闭;磁体44,安装于轭42的中空空间中并设置有附于其下表面的板状轭(plate yoke)43;以及重块(weight,配重)46,装配在轭42的圆周表面上。弹簧件50连接至壳体20的上表面,以弹性地支撑振动单元40,使其线性地振动。轭42包括盘状部分42a和从盘状部分42a的外缘向下弯曲并延伸一预定长度的边缘部分42b。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线性振动器10中,当电力施加至线圈32时,由于由包括圆柱形磁体44、板状轭43和轭42在内的磁路所产生的磁场与线圈32所产生的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弹簧件50使振动单元40上下振动。
但是,如果在线性振动器10未操作时在其上施加外力的话,由于振动单元40连接至弹簧件50,因而会引起不期望的细微振动,这进而导致线性振动器10的可靠性降低。
此外,如果在振动单元40操作时外力使其在水平方向移动或使其转动,则振动单元40可能与壳体20直接接触,这样就会产生接触噪音,并导致线性振动器10内部的零件互相碰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线性振动器,该线性振动器控制不期望的细微振动,并防止振动单元与壳体直接接触。
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中,壳体中限定有内部空间。支架连接至壳体的下端。支架上设置有线圈,以在电流施加至线圈时引导磁场。振动单元包括其中具有中空空间的轭。轭在其一端封闭。磁体插入于轭的中空空间内。重块装配在轭的外表面上。辅助磁体安装在重块的下端中。壳体的上端中安设置有弹簧件,以弹性地支撑振动单元,使其线性地振动。
支架可由磁性体制成。
可在重块下表面的外周中设置辅助磁体。
此外,可在辅助磁体与壳体之间插入侧壁磁性流体。
可在壳体的圆周内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环形凹槽,以使得侧壁磁性流体被容纳于环形凹槽内。
在线性振动器中,在支架上且在磁体下方可设置减振件,以防止振动单元与支架直接接触。
弹簧件可包括板簧件,其在外缘处被固定至壳体的上端,而其中间部分与壳体间隔开。在弹簧件上表面的与磁体对应的位置处可施加上部磁性流体。环形磁体的漏磁通使得上部磁性流体被设置在位。
线圈可为圆柱形,从而使振动单元在线圈中线性地振动。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其它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传统技术的线性振动器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2中的线性振动器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性振动器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3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