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输入字符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5103.0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3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J·利奥沃;倪楠;朱贵锋;曹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 | 分类号: | G06F3/048;G06F3/01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镇江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输入 字符 方法 设备 | ||
1.一种非接触式输入字符的提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非接触式获取输入并在显示装置上显示为光标;以及
将光标移到输入区域中,其中输入区域以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输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输入状态包括准备接受输入、接受输入和确认输入三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输入状态的步骤包括:
当输入区域为第一颜色时,表示准备接受输入;
当输入区域为第二颜色时,表示接受输入;以及
当输入区域为第三颜色时,表示确认输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准备接受输入的状态下,当光标在输入区域中停留小于第一时间时,输入区域一直保持第一颜色,若在输入区域中停留大于第一时间,输入区域从第一颜色转变为第二颜色;
在接受输入的状态下,在每次输入结束时光标在输入区域中停留大于第二时间时,输入状态从接受输入转变为确认输入,当输入区域从第二颜色转变为第三颜色时,完成确认;
在完成确认后大于第三时间时,输入区域从第三颜色转变为第一颜色以返回准备接受输入的状态;并且
在接受输入过程中,如果光标移出输入区域之外,则放弃此次输入并返回准备接受输入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颜色分别为黄色、绿色和红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时间为0.5秒,第二时间为1秒,和第三时间为0.5秒。
7.一种应用扇区分割法来识别输入的方法,包括图像预处理、手势建模、特征提取、参数估计、手势识别与匹配和产生控制命令,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的输入,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应用该扇区分割法而识别出输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该扇区分割法还包括通过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分析单元执行以下操作:
当输入为手势时,
根据边缘测定方法判断该手势是否为握拳;并且
若不为握拳,则通过计算出手势的长轴和短轴来确定手势的方向,并被投影在与显示装置平行的平面内成投影线,
当投影线落在[45°,135°)区间,为向上手势;
当投影线落在[135°,225°)区间,为向左手势;
当投影线落在[225°,315°)区间,为向下手势;以及
当投影线落在[-45°,45°)区间,为向右手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该扇区分割法还包括通过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分析单元执行以下操作:
当输入为轨迹时,
将输入的轨迹投影到与显示装置平行的平面坐标系内;
根据轨迹是否有拐点来判断该轨迹是否为折或者弯钩;并且
若不为折或者弯钩,则通过计算输入的终点坐标相对于起点坐标在平面坐标系X和Y方向上的偏移,来确定输入的信号,进一步包括:
对Δy/Δx的值取反正切,得出终点与起点连线相对于X轴的夹角,或者对Δx/Δy的值取反正切,得出终点与起点连线相对于Y轴的夹角,其中Δy表示对终点坐标y和起点坐标y的相对偏移的绝对值,Δx表示对终点坐标x和起点坐标x的相对偏移的绝对值,
当该夹角在[0°,30°)区间,判断为横或者提;
当该夹角在[60°,90°]区间,判断为竖;
当该夹角在[30°,60°)区间,并且终点的x坐标值大于起点的x坐标值,判断为点或者捺;以及
当该夹角在[30°,60°)区间,并且终点的x坐标值小于起点的x坐标值,判断为撇。
10.一种非接触式输入字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非接触式输入信息;
处理装置处理该信息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送给输出端口;以及
显示相应的字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在一次输入被确认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次输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输入手势或者轨迹来选择字符的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每一次输入,处理装置检索存储器存储的数据库并将相应的字符信息传送给输出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51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