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准直径可调轻重的铅球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5298.9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8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左洪志;左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65/06 | 分类号: | A63B6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准 直径 可调 轻重 铅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育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标准直径可调轻重的铅球。
背景技术
在练习推铅球时,推低于标准重量铅球可以提高出手的速度,推超过标准 重量铅球可以提高力量,这是提高推铅球成绩的常用手段。目前,推大于或小 于标准重量的铅球,由于铅球直径不等于标准重量铅球的直径,会使手型的大 小、手所处位置与已形成持标准直径的铅球感觉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对已形成 的持标准铅球动力定型构成了干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标准直径可调轻重的铅球,该铅球结 构简单,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干扰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标准直径可调轻重的铅球,包括与标准 铅球同样直径的并扣合在一起的两个半球形壳体,所述两个壳体构成的空腔内 设置若干层不同材料制成的并彼此紧密接触的球壳装置,所述壳体之间为螺纹 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制动螺钉。
所述球壳装置为两个相互扣合在一起形成空腔的凹球体。
所述凹球体为铸钢材料制成。
所述凹球体为铅材质材料制成。
所述壳体内设置的球壳装置为一层或两层。
所述壳体内设置的球壳装置为三层,所述球壳装置中最内侧的凹球体的空 腔内安装芯球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在不改变铅球标准直径的前提下,实现了标准 重量与大于或小于标准重量铅球的互换。二、使用该铅球手型的大小及手所处 位置的无变化,避免了传统推大于或小于标准直径重量的铅球干扰正确的动力 定型问题。三、第一层凹球体至芯球体结构紧凑,保证了球体内重量分布的均 匀性,不会在上半球铸钢壳体与下半球铸钢壳体内出现窜动干扰正常练习。
附图说明
图1是标准直径可调轻重的铅球的主视图;
图2是对图1A-A向剖视图;
图3是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带有一层凹球体的标准直径可调轻重的铅球的剖视图;
图5是带有二层凹球体的标准直径可调轻重的铅球的剖视图;
图6是带有三层层凹球体的标准直径可调轻重的铅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标准直径可调轻重的铅球,本发明提出一种标准直径可调 轻重的铅球,它是针对目前推非标准直径铅球对已形成的持标准铅球动力定型 构成了干扰的问题提出的,推非标准直径铅球对已形成的持标准铅球动力定型 构成了干扰的问题提出的,该铅球包括与标准铅球同样直径的并扣合在一起的 两个半球形壳体1,如图3所示,两个壳体1之间设置螺纹3,即采用螺纹连接, 并在连接处设置制动螺钉2,以加固铅球。两个壳体1构成的空腔内设置若干层 不同材料制成的并彼此紧密接触的球壳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球壳装置为两个相互扣合在一起形成空腔的凹球体 4,该凹球体4为铸钢材料制成。其中的凹球体4是三层,在最内侧的凹球体4的 空腔内安装芯球体5,该芯球体5也是铸钢材料制成,这样,就形成了与标准铅 球重量和直径大小都一样的铅球,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所不同的是凹球体4是三 层,里面不安装芯球体5,如图6所示,或者凹球体4设置为一层或两层,如图4 和图5所示,里面同样不安装芯球体5。这样就使得铅球与标准铅球直径大小相 同,但是重量要比标准铅球小。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所不同的地方是铅球的材 料不是铸钢材料,而是铅材质材料,这样,就形成了与标准铅球直径大小一样, 重量要比标准铅球重的铅球,如图2所示。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似,所不同的地方也是铅球的 材料由铸钢材料换成了铅材质材料,这样,就形成了与标准铅球重量和直径大 小都一样的铅球,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本发明在不改变铅球标准直径的前提下,实现了标准重量与大于或小于标 准重量铅球的互换。使用该铅球手型的大小及手所处位置的无变化,避免了传 统推大于或小于标准直径重量的铅球干扰正确的动力定型问题。凹球体至芯球 体结构紧凑,保证了球体内重量分布的均匀性,不会在壳体内出现窜动干扰正 常练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52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灭鼠雷电子引发装置
- 下一篇:无热短路蓄热式真空集热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