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α-当归内酯制备γ-戊内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5337.5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3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侯相林;唐明兴;陈铁牛;李学宽;齐永琴;杜明仙;吕占军;周立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656 | 分类号: | B01J23/656;B01J23/58;B01J23/46;B01J23/44;B01J23/42;C07D307/33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当归 内酯 制备 催化剂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由α-当归内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 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γ-戊内酯(C5H8O2,Mw=100.10),化学名称为4-羟基-3-戊烯酸内酯 或5-甲基-2(3H)-呋喃酮,可以用作食用香精、有机合成中间体、高分子 聚酯单体、车用燃料、粘合剂等应用于众多行业。在我国,该品仅有小批 量生产,价格非常昂贵,严重影响了该品的推广利用。
目前γ-戊内酯的制备方法主要是以乙酰丙酸为原料,通过先非均相催 化剂加氢后内酯化制得。刘道君等(香料香精化妆品,1999,4,1-4)采 用乙酰丙酸为原料,经碱液中和、催化氢化和加酸内酯化三个过程制得γ- 戊内酯,工艺过程复杂,副反应多,收率低。汤天曙(香料香精化妆品, 1996,4,5-7)报道了一种以乙酰丙酸为原料,经酯化、微生物羰基还 原及内酯化反应合成γ-戊内酯的方法,过程复杂,菌种选育困难,反应时 间长,副产物多,收率仅达61.1%。专利WO 02074760表明乙酰丙酸在 贵金属催化剂作用下与700~800psi的氢气反应能够生成γ-戊内酯,收率 可达96%,但采用贵金属导致工艺成本昂贵,难于大规模生产。专利US 0254384指出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该反应最高收率可达99%,但工 艺需消耗大量二氧化碳,且会产生少量2-甲基四氢呋喃(反应工艺下易生 成过氧化物,存在爆炸隐患)。
α-当归内酯(C5H6O2)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由生物质基平 台绿色化合物乙酰丙酸经分子内脱水制得。专利200910073688.5详细描 述了α-当归内酯的制备过程。以α-当归内酯为原料,经一步催化环内双 键加氢即可制得γ-戊内酯,催化剂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产品收 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产品收率高,生产过 程安全性好的由α-当归内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 用。
本发明催化剂以铑、铂或钯为活性组分,以锰、钡、锆、镁、钙中的 至少一种为助催化剂,载体为氧化铝、氧化硅、硅铝复合氧化物或活性炭。
本发明的催化剂组成是:以氧化物计计,活性组分重量含量为0.5%~ 15%,最好为2%~10%。助催化剂重量含量为0.05%~20%,最好为1%~ 15%,其余部分为载体。
本发明的催化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将铑、铂或钯的可溶性盐与助催化剂的可溶性盐按催化剂组成配成 混合溶液;
(2)、将(1)配好的混合溶液等体积浸渍到载体上;
(3)、将(2)所得催化剂在90~120℃下干燥2~24h,在350~600℃ 下焙烧2~24h,即得所需催化剂。
所述的铑、铂或钯的可溶性盐为硝酸盐、氯化盐、氯铂酸等。助催化 剂锰、钡、锆、镁或钙的可溶性盐为硝酸盐或氯化盐。
本发明还公开了由α-当归内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 为100~300℃,优选140~200℃;压力为1~10MPa,优选3~6MPa; 液时空速为1~8h-1,优选2~5h-1;原料为α-当归内酯和氢气,其中氢 油体积比为100~1000,优选200~500。反应的方式可为间歇式或连续式, 优选连续式。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产品收率高,生产过程安全性好。α-当归内酯 转化率可高达99.8%,γ-戊内酯选择性高达99.7%。
具体实施方式
用下面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实施例1~3:
催化剂制备:
将活性组分的硝酸盐与硝酸锰(或硝酸钡、硝酸锆)按催化剂组成配 成混合溶液(催化剂的组成详见表一),在室温下等体积浸渍到硅铝复合载 体上,于90℃烘箱中干燥24h,在350℃焙烧24h,即得实施例1~3 化剂。α-当归内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的反应条件及结果见表一。
实施例4~9:
催化剂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5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珠丝杠副的快速装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层填充的内部多槽的右旋阴螺杆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