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反射镜阵列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5401.X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8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青;杨拥军;李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6/08 | 分类号: | G02B26/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阵列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微反射镜阵列制造方法,该方法采用体硅MEMS加工技术、垂直梳齿驱动方式、晶片键合工艺以及刻蚀技术,其特征在于:中间驱动层加工好后进行晶片键合,在驱动层上方覆盖一层反射镜面,在此基础上采用深刻蚀释放技术释放驱动层中保留的支撑柱,实现微反射镜的扭转,具体步骤为:
1)双面抛光衬底玻璃片(1)、驱动结构层硅片(2)、反射镜面层硅片(3);
2)在衬底玻璃片(1)上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后得到电极布线图形;
3)在衬底玻璃片(1)上形成金属层,并采用剥离工艺去掉不需要的金属,形成金属布线;
4)在驱动结构层硅片(2)的正面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后得到定驱动梳齿(10)、锚点、支撑柱(11)的结构图形;
5)对步骤4)的硅片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垂直腐蚀掉没有光刻胶保护的部分,形成定驱动梳齿(10)、锚点、支撑柱(11)结构;
6)衬底玻璃片(1)与驱动结构层硅片(2)正面静电键合;
7)在驱动结构层硅片(2)背面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后得到动驱动梳齿(4)、扭梁(8)的结构图形;
8)对步骤7)的硅片(2)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垂直腐蚀掉无光刻胶保护的部分,刻蚀深度位置与步骤5)所述硅刻蚀衔接,形成动驱动梳齿(4)、扭梁(8)结构;
9)在反射镜面层硅片(3)的正面上形成键合金属层(6);
10)在反射镜面层硅片(3)正面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得到金属-硅共晶键合锚点图形;
11)对反射镜面层硅片(3)正面进行深反应离子刻蚀,形成扭梁(8)上方的悬空区域;
12)将反射镜面层硅片(3)的正面和驱动结构层硅片(2)的背面共晶键合;
13)在反射镜面层硅片(3)的背面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后得到支撑柱释放孔(7)、镜面单元周边释放槽的结构图形;
14)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释放工艺在反射镜面层硅片(3)背面刻蚀形成支撑柱释放孔(7),释放支撑柱(11),并形成镜面单元周边释放槽,释放微镜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阵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玻璃片(1)厚度至少为200μm,驱动结构层硅片(2)厚度至多为250μm,反射镜面硅片(3)厚度至多为2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阵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金属层的金属为铬、钛或金中的任意一种,铬或钛的厚度为10nm-30nm,金的厚度至少为8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阵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刻蚀深度为150μm-17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阵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的金属层的金属为铬、钛或金中的任意一种,其中铬或钛的厚度为10nm-30nm,金的厚度至少为0.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阵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刻蚀深度至少为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反射镜阵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中刻蚀深度至少为27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54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压缩一体式空气调节设备
- 下一篇:三栖可变动组合多用途永久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