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感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6155.X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4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林乔立;管军伟;罗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虹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F21V13/00;F21V19/00;F21V23/00;F21Y101/02;F21W1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感应 装置 | ||
1.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盖板,该盖板包含一透明显示窗、多个灯号显示孔以及一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是由透光材料构成;
一壳体,该壳体的其中一端面与盖板结合,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孔、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及一第二开孔,该第一开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的该透明显示窗,该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与数量相对应于盖板的该多个灯号显示孔,该第二开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的该感应元件;
一底座,该底座与壳体结合盖板的相反端面作结合,且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导光模块,该导光模块包含一上扩散板、一导光板及一下扩散板,该上扩散板是一中空的框型结构,该导光板叠设于上扩散板与该下扩散板之间,导光模块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该容置空间中,并且导光模块以上扩散板的端面与壳体的第二开孔周缘连接;
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且电路板的部分表面与导光模块的下扩散板端面结合,电路板设有一天线模块、一电源启动器、一讯息显示面板、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至少一电池、至少一外部电脑连接孔、至少一安全机制卡及至少一声音警示模块,该天线模块通过盖板上的感应元件侦测含有特定标签的物件,并将标签讯息传送至电路板,该讯息显示面板及该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朝向壳体及盖板的端面,并且讯息显示面板在电路板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壳体的第一开孔及盖板的透明显示窗,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电路板上设置的位置与数量相对应于壳体的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及盖板的多个灯号显示孔,其中,每一第一发光元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及
二侧板,该二侧板分别结合于外壳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相对的二内侧面上,且该二侧板皆紧邻于导光模块的侧边,该二侧板面向导光模块的端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发光元件,该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是依该二侧板的较长边的方向作直线排列设置,其中,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含有多种颜色种类,且不同颜色种类的第二发光元件交错直线排列于二侧板上;
其中,电路板接收到天线模块所传送的资讯后,所进行的处理状态显示于讯息显示面板上,同时电路板指令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及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依照不同状况发出相对应颜色的光源,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通过壳体的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而显示于盖板上的多个灯号显示孔,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通过导光模块及壳体的第二开孔而显示于盖板的透光的感应元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板、该壳体、该底座、该导光模块、该电路板及该二侧板间的结合,是以螺丝作锁付紧迫固定及/或以卡勾结构互相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光板将该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传导至该上扩散板、该下扩散板及该盖板的该感应元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扩散板及该下扩散板将该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均匀化,使光源能均匀地传导至该盖板的该感应元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分别是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虹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虹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61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