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熔渣粉煤直接还原炼铅工艺及煤粉还原炼铅卧式熔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6237.4 | 申请日: | 200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1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才;何秋安;刘向东;马进;孙富有;程亮;李玉;何志军;胡双丽;王越;李俞良;易超;邵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矿冶研究院;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4 | 分类号: | C22B7/04;C22B13/02;C22B5/10;F27B3/00;F27B3/10;F27B3/18;F27B3/2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 直接 还原 工艺 卧式 熔炼 装置 | ||
1.一种熔渣粉煤直接还原炼铅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液态富铅渣通过溜槽直接进入还原炉,连续将作为还原剂的粉煤向还原炉内熔渣中补充,并连续将作为助燃剂的富氧空气向还原炉内补充,同时将作为保护气体的氮气向还原炉内补充;将天然气或煤层气热源向还原炉内补充,保持炉内还原反应温度为1200±50℃;富铅渣和还原剂连续进入,粗铅连续放出,间断或连续排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渣粉煤直接还原炼铅工艺,其特征在于:液态熔融形态的富铅渣通过溜槽从进料口加入还原炉内;石灰石与石英石从进料口进入还原炉内;同时,用粉煤喷枪连续将粉煤、富氧空气和氮气一同从位于还原炉下部的还原剂入口喷入还原炉液态渣中,富氧空气喷射速度70~120m3/h,氮气喷射速度55~65m3/h,同时冷却水以15~18L/h的速度由喷枪喷入还原炉;富铅渣和粉煤的重量比是富铅渣∶粉煤=10∶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熔渣粉煤直接还原炼铅工艺,其特征在于:液态富铅渣的技术要求为:含铅30%以上,含锌15%以下,含硫≤1%;粉煤的技术要求是:含固体碳60~80%,灰分10%以下,挥发分8%以下,水分≤2%,硫≤1%;粉煤粒径80目~200目;石英石的技术要求是:含SiO2≥90%,Fe2O3≤3%;石灰石的技术要求是:含CaO≥50%,SiO2≤3%;富氧空气的技术要求是:氧含量50~70%,氮气含量30~50%;氮气的氮含量不低于99%。
4.一种煤粉还原炼铅卧式熔炼装置,包括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炉是卧式圆形还原炉(25),所述卧式圆形还原炉(25)下部设有多个还原剂入口(4);它还包括还原剂供给系统;所述还原剂供给系统包括还原剂储仓(12)、流态化仓(13)和多个稳压供给仓(14);所述还原剂储仓(12)、所述流态化仓(13)和所述稳压供给仓(14)分别设有储仓搅拌器(17)、流态化仓搅拌器(18)和稳压仓搅拌器(19);所述还原剂储仓(12)出口与所述流态化仓(13)入口连接,所述流态化仓(13)与数个所述稳压供给仓(14)分别连接;所述稳压供给仓(14)连接粉煤喷枪(15);所述粉煤喷枪(15)的喷嘴出口与所述卧式圆形还原炉(25)的所述还原剂入口(4)对应;所述还原剂储仓(12)设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经粉煤进料管(16)与粉煤和氮气源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粉还原炼铅卧式熔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稳压供给仓(14)连接两支所述粉煤喷枪(15),单支所述粉煤喷枪(15)安装角度与垂直方向夹角β是8~3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粉还原炼铅卧式熔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喷枪(15)包括喷射总管(24),所述喷射总管(24)的出口是喷嘴;所述喷射总管(24)设有环形的氮气通道(20)、粉煤通道(21)、氧气通道(22)和水通道(23);所述氮气通道(20)、所述粉煤通道(21)、所述氧气通道(22)和所述水通道(23)与各自的来源通道分别连接。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煤粉还原炼铅卧式熔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圆形还原炉(250顶部设有三个进料口(1),所述卧式圆形还原炉(25)顶部设有十个加热孔(2)和烟气出口(3),所述卧式圆形还原炉(25)下部一端设有放铅口(6)、另一端设有排渣口(5),所述卧式圆形还原炉(25)设有两个燃烧器孔(7),所述卧式圆形还原炉(25)设有检修放空口(8)及测温口(9),所述卧式圆形还原炉(25)外壁两端分别设有托辊(10)和传动齿轮(1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煤粉还原炼铅卧式熔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出口(3)连接至余热锅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矿冶研究院;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北矿冶研究院;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623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