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6681.6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2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川边仁志;水野喜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B60R21/23;B60R2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置在座椅的座部中的气囊系统,以在触 发时限制就座在座椅中的乘员的前移(所谓的下潜现象)。
背景技术
通常,这种气囊系统构造成包括气囊和充气器,充气器布 置在气囊内,用于向气囊提供膨胀气体(例如,参见 JP-A-2007-118816)。这种充气器形成为大致圆筒形本体,以其轴向 与车辆横向一致的方式布置在气囊内,从而在触发时喷出膨胀气体, 以及,充气器具有安装螺栓作为安装装置,用于将气囊固定至座椅底 板。另外,气囊构造成包括气囊主体和内囊,内囊布置在气囊主体内 以容纳充气器。布置气囊主体,使其以上壁部和下壁部相互叠置的方 式平放在在座椅座部内的座椅底板上,以及,当膨胀气体流进其中时, 气囊主体膨胀,使得上壁部向上与下壁部分离,从而向上升高座部的 至少前侧。内囊具有出气口,允许从充气器喷出的膨胀气体流向气囊 主体侧。布置此内囊,其用于容纳并临时贮存来自充气器的膨胀气体, 以确保在气囊膨胀的初始阶段的膨胀部分、并保护气囊主体免受加热 至高温的膨胀气体造成的损坏。
另外,一旦发生车辆的正面碰撞时,触发此气囊系统,从 而充气器从喷气口供给膨胀气体进入内囊,于是使内囊膨胀,同时, 促使膨胀气体从出气口流出而进入气囊主体,以使气囊主体膨胀,从 而上壁部向上与下壁部分离。然后,铺在座椅底板上的椅垫,至少铺 在座椅座部前侧的部分向上升起,以便由升起的部分承受就坐在座椅 上的乘员的大腿前部的背侧,从而限制乘员的前移。
然而,在常规气囊系统中,布置在内囊中的用于使膨胀气 体能够流向气囊主体的出气口、以及充气器中的喷气口,并没有构造 成在气囊主体的左右侧使气囊主体均匀膨胀,在这一方面仍然存在改 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考虑到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目的 是,提供一种气囊系统,在受到触发时,可以在气囊主体的左右侧使 气囊主体均匀地膨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囊系统,包括: 气囊,布置在座椅的座部中,以在受到触发时限制就座在座椅 中的乘员的前移,气囊布置成以上壁部和下壁部相互叠置的方式平放 在座部内部的座椅底板上,因而,当膨胀气体流进其中时,气囊膨胀, 使得上壁部向上与下壁部分开,从而使座部的至少前侧向上升起;以 及 充气器,制成为大致圆筒形本体,充气器以其轴向与车辆横向 一致的方式布置在气囊内,以在受到触发时喷出膨胀气体,充气器具 有安装装置,用于将气囊固定至座椅底板, 气囊包括气囊主体和内囊,气囊主体具有上壁部和下壁部,内 囊布置在气囊主体内,以及,内囊具有出气口,使供自充气器的膨胀 气体能够流向气囊主体侧,其中: 充气器固定在座椅底板的前端附近,其中: 内囊向后延伸并在其中容纳充气器,使得出气口的开口取向朝 上,并分开设置于内囊的后部的左右侧,以及其中: 设置在充气器上用以向内囊供给膨胀气体的喷气口这样布置, 使得从左右出气口流出的膨胀气体,能够从左右出气口均匀流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气囊系统中,当受到触发时,充 气器从喷气口喷出膨胀气体,膨胀气体供给进入向后延伸且容纳充气 器的内囊,并使内囊的自充气器向后延伸的部分膨胀。此外,膨胀气 体能够从内囊的左右出气口向上流出而进入气囊主体的内部,藉此, 气囊主体膨胀,使得上壁部与下壁部分开,从而完成气囊的膨胀。
此时,设置在充气器中用以供应膨胀气体进入内囊的喷气 口,布置成这样一种方式,使得从左右出气口流出的膨胀气体,能够 从左右出气口均匀地流出,以及,由供自出气口的膨胀气体对其进行 充气的气囊主体,在横向均匀膨胀,直到气囊的膨胀完成。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系统中,当触发时,气囊主体 可以在横向均匀膨胀,因而,就座在座椅中的乘员的左右大腿前部的 背侧,可以在左右大腿上得到均匀紧固,藉此,在左右大腿之间的紧 固力方面,能以良好的平衡性限制乘员的前移。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系统中,将左右出气口制成具 有相同开口形状,以及,喷气口布置在左右出气口之间的中心线上。 根据此结构,可以使从喷气口到左右出气口的距离彼此相等,藉此, 使膨胀气体易于从具有相同开口形状的左右出气口均匀流出而进入 气囊主体。此外,内囊自身也能以良好平衡方式横向膨胀,而且,即 使在系统受到触发之后乘员立即向前移动时,仍能以横向良好平衡方 式升高座部的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66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