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火胶囊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6878.X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2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龙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G01N30/02;A61P1/02;A61P1/10;A61P11/02;A61P11/04;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12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火 胶囊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火胶囊内容物的水分含量的分析方 法。
【背景技术】
清火胶囊的成份为大青叶、大黄、生石膏、薄荷脑、辅料为淀粉。功能主治为 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 通。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
大青叶别名叫蓝腚叶,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 干燥叶。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大青叶多皱缩卷曲,有的 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厘米,宽2~6厘 米;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 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10厘米,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 苦、涩。
大青叶粉末绿褐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成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 副卫细胞3~4个。叶肉断面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分。
取大青叶粉末0.5g,加氯仿20毫升,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毫 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靛玉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毫升各含1mg的 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 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 蓝色斑点和浅紫红色斑点。
大青叶性味苦,寒。归心、胃经,主治包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白喉杆 菌以及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也有抑制作用;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经体内、体外实验发现有抗大肠杆菌 0111B4内毒素作用;对传染性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降温快,毒性小;对多种 致炎剂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的 不同病毒株有抑制或延缓细胞病变作用。
大黄在作为药材时读音为大(daì)黄(huáng),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 包经。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 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大黄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 块状,长3~17厘米,直径3~10厘米。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 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 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 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 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大黄功能主治包括: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 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 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 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 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大黄应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 枳实等配伍;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 芩、丹皮、赤芍等同用;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 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 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大黄研末, 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龙,未经杨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68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