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实现点对点内容分发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7202.2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2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吕冠中;王晨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H04W76/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海宁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网络 环境 实现 点对点 内容 分发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中的分组数据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在无线网 络环境下实现点对点内容分发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信的分组数据业务正随着3G网络的广泛商用变得 更加普及,在拥有无线高速接入带宽的基础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 取和发布互联网的信息。而各类无线互联网增值应用,如手机上网、 手机游戏、移动IM、手机视频、无线搜索、手机音乐和手机阅读, 已成为用户和各大运营商所关注的焦点。
但无线网络对于占用高带宽的视频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1)3G接入的空口瓶颈。现有的3G网络的数据业务能力较2G 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还不足以承载大规模并发的高带宽业务,尤其是 视频业务。而目前运营商又想要积极开拓此类增值业务,这就与3G 网络无法并发承载高带宽业务形成了矛盾。
如电信运营的CDMA EVDO网络,单基站单载波下能够提供的 下行速率理论峰值3.1Mbps左右,而实际网络中能达到2.5Mbps左右。 而典型的视频增值业务,单用户所需码流150kbps。在实际网络的条 件下,单基站单载波下假设不考虑其他业务,能够支持并发用户数为 15个左右,还无法能够大规模商用的需求。可见3G网络的主要瓶颈 在3G接入网,即共享的空口资源,而这一点单纯通过载频扩容很难 本质上解决问题。毕竟载频数量是有限的。
2)互联网上传统的P2P机制充分的利用的网络的带宽资源,使 得网络能够支持更多的并发用户,但这种模式无法简单的在无线网络 中复制。传统互联网的P2P机制本质上大多基于调度服务器的随机调 度,因而互联用户的分布是离散的与底层物理拓扑无关的,从而造成 了网络节点间大量的穿越流量。如果简单将这一模式应用于无线网络, 则会由于用户间位置分布的离散性,用户间的数据交互反而会加剧无 线接入网的拥塞。
3)空余的本地无线网络资源。目前用户的无线终端往往支持多 种无线能力,如WLAN、蓝牙、红外。如果能将此类资源充分利用起 来用于内容分发,则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主用无线网络接入层空口的 拥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实现点对点内容分 发的方法和系统。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实现点对点内容分发的方法,缓 解现有3G接入网的无线资源,以支持更多并发的用户业务访问。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实现点对点内容 分发的系统,其中:调度服务节点包括:保存模块,保存注册信息, 注册信息中包括内容资源标识和支持的无线网络资源,其中,内容资 源标识用于标识用户终端正在访问的内容、曾经访问的且仍在用户终 端上存储的内容;查询模块,根据查询请求中内容资源标识查找保存 模块,并向用户终端返回查询结果;用户终端包括:发送模块,通过 无线网络向调度服务器节点上报终端内容资源和无线网络资源信息, 向调度服务节点发送查询请求,在查询请求中携带内容资源标识;判 断模块,判断是否找到同基站下可用服务节点,如果是,根据查询结 果中的可用服务节点的位置和网络信息建立无线网络连接;接收模块, 从可用服务节点获取内容数据;可用服务节点,与用户终端建立本地 无线点对点连接,向用户终端提供内容数据;其中,可用服务节点是 访问相同资源且当前具备无线网络可用能力的邻近的另一用户终端。
进一步,判断模块还在调度服务节点未找到同基站下可用服务节 点时,根据查询结果中媒体服务器信息,建立与存储有相同资源的媒 体服务器的无线连接。
进一步,接收模块还从存储有相同资源的媒体服务器获取内容数 据。
进一步,判断模块还在接收模块已从媒体服务器获取内容数据 时,判断是否接收到同基站/热点下的访问请求,如果有,建立本地无 线点对点连接。
进一步,调度服务节点还在注册信息中内容资源和/或支持的无 线网络资源更新时,保存更新的注册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7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合一射钉枪钉匣装置
- 下一篇:一种网络故障分析方法及设备